很多次有感触,却因为没有用笔或者其他方式将它记录下来,所以很多次都很后悔。今天终于用手机记录下来,来教室的路上那一刻的感悟。
同样是凉爽惬意的初夏清晨温度,走在绿树环绕的路上,晨雾也弥散在树梢,然而我并没有沉浸在这树下,反而是飘到了很多年前的家中,那是我系着红领巾唱着《让我们一起荡起双桨》的时代,我背着书包,走在路上,雾是混合着炊烟的雾,风是夹杂着槐花香的风,脚下是松软的土路,路旁是茂盛的大树,树上是清脆的虫鸣,树下是清澈的小河,河里是有节奏的捣衣声,水中是灵活的鱼影。
这样走着就到了学校了,一栋集办公室教室于一体的两层教学楼,一个不到十个人的班级一个总学生数不超过五十个人的学校。虽然在人数上与城里的学校比较而言是真的太少,但读书声却不比城里的学生要差。低年级还在读词语,高年级的已经在读英语了,那时候的我只知 道“hello”和“apple”也特别想学英语,直到第一次上英语课的那天,才发现原来我并不是太想学英语。
记得有次六一儿童节,老师将我化成先生模样的给大家表演节目,我唇上被画两撇八字胡,带上了数学老师的老花镜,可是却又无一套像样的衣服,但先生摇头晃脑的背书的动作被我表演出来也逗的大家哈哈大笑,我清楚的记得那天下雨,村里来了很多人看学校的节目,也包括我的父母,大家都对我父亲说我们家出了一个小先生,以至于后来的一段时间,邻居都称我为“方老师”,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胡适也曾和我有类似的经历。表演完节目后,我的一个朋友说,我父亲一直想用手机给我拍照呢,结果我总是晃,以至于照片全是糊的,真是可惜了。我还记得村里的一个小伙伴,他和一个女生表演《打猪草》他穿着红肚兜,还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后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也经常拿这事取笑他,叫他“牛郎”至于那个女生却因此在全校火了一次,好多男生都开始“喜欢”她,当然也包括我,我那时候还不懂什么是喜欢,只觉得她好像比其他女孩都要好看一点吧。
我还记得我们村里曾经有个职高,职高里有很多漂亮的姐姐,还有长的很高的哥哥,校门口还有一家出售各种新奇东西都有的小店,有遥控车,有溜溜球,有各种特别好看的打火机,还有各种炫酷的皮带,我那时候多想有一天可以去那个小店里随便拿我喜欢的东西啊。小店还卖早餐,一种特别酥脆的饼。我特别想吃,但是只能存好几天的零花钱去买一个吃。还有那种设计成可乐罐一样的小电风扇,那是消耗品,一天就能把电池电用完,然后又要去买电池了。小店的生意特别好,老板也被大家所认识,后来职高迁走了,老板的小店不开了,但老板这个称呼对于曾经在职高念过书的人来说一直沿用至今。那时候的职高对我而言并不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游乐园,因为他有跑道,有篮球场,有兵乓球台。这些都是我们的小学里没有的,那时候打乒乓球有个很“专业”的术语叫做“哆砂”。这是因为球台是水泥做成的,表面上经常会有半块砂露出来,兵乓球有时候掉在砂上面就会偏移原来的运动轨迹,所以对于矮小的我们很难即时补救,所以就会输球。所以对于不会打旋球的我们来说,“哆砂”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每天晚上从小学放学后总是第一时间回家然后写好作业,接着就去职高的操场,这个时候职高也下课了,楼顶的大喇叭播放着“死了都要爱”和各种当时流行的歌曲。所以现在听到这些曾经特别火的歌会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有时候会遇到篮球比赛,看着球场边都站满了人,然后我们这群小朋友被几个大姐姐领着去看他们打球,还让我们和她们一起喊“某班加油”和“某人加油”“某人最帅”之类的话,我们也都乐此不疲的喊。虽然我们不知道某班是穿什么颜色衣服的,也不知道某人是哪个帅哥。
从宿舍到教室的这段路像是把以前走的路又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