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节气为尺,
以茶入味,
度人间芳香。
和你一起走过四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北宋]苏轼
惊蛰节气正值早春,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体味苏轼早春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从无声、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活动的诗境,无疑是一种再创造。
在茶事里,一场好的茶会也如是。光影、花、乐、香、茶点等通过茶人再创造,以连接茶与人以及某些所不能表现的东西。日本茶圣千利休在晚年说:仅仅是这一点点看不见的东西却会让人感知到无比广阔的世界。
但这个世界调动起来,都有一个准备和“蛰”伏的过程。无论是东坡先生的诗画融合还是茶与生活。
一片叶子,从茶原到茶工序、茶水、茶具、茶席、茶会;一个茶人,从认识茶类到规矩与方法的掌握,再到总体呈现,需要功夫锻炼,长期浸淫。
在节气里,惊蛰很有意思,它是唯一一个以动物习性命名,一个有声音的节气,这个以地底蛰虫惊醒宣告开始的节气,在节气里最具仪式感。惊蛰起,桃始华,仓庚鸣,鹰化鸠……非常有节律的启动了一年的春耕农事。
喝茶也是生活中的“仪式感”,从简单的放茶叶、倒水到后来根据季节、身体或个人喜好备茶、醒茶、洗茶、煮水、烹茶、品茶……稍一重视,焚香、插花、和乐……它将一件单调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生活与生存,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找到适合自己的仪式感,才能带动日常琐碎里对幸福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蛰是伏,惊是动,或久蜇思启。
习茶前,我从不认为茶与艺术有关,它们完全是存在于两个不同世界中的东西。茶艺属于传统艺能,艺术则是类似现代美术。但在我习茶路上,有两部电影对我起了引领作用。
《寻访千利休》中,生活在几百年前的千利休爱美成痴,世间万物在他眼中都蕴含着无限美。但他并不止于欣赏,而是把书法、绘画、园艺、工艺、香味、食物、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等融入茶日子, 让我对茶的基本认知提升到茶艺术的范畴。
《日日是好日》里,武田老师随着窗外景色变化,更替着茶具、字画,专门去各个老字号店铺买应季和果子,让学生们感受到美。使典子从懵懵懂懂到豁然开朗,不假思索作出正确的动作,五官和自然联系起来,辨别出不同水声,从字画上感受到风的吹拂、水花飞溅、圆月升起、雪花飞舞,由茶道到生活,悟到日日是好日的真谛。
我于是爱上茶生活。在茶生活里,也特别喜欢“一期一会”这个词。它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中可能只能够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融会到茶道的仪式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茶、器等,让人感受当下的诚挚与珍贵。
生活无常,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应当重视与珍惜每一次相逢和眼前所有。这,是一期一会的道理,也是茶中道理吧。
“蛰”伏为静,惊为醒,春雷一响蛰虫起。
但茶叶的苏醒,因茶而异,若是一款茶,它本身没有异味,同时香气又富足,则没有醒茶的必要。人也是,有时极“困”时需要有人来一通“狮子吼”,让人瞬间清醒,如蛰虫一样,麻溜地爬起来,奋力奔向春天。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遇见这样一些“春雷”般的人,这样的人,要特别珍惜。
今天,是惊蛰日,你遇见这样的人了吗?
无论是否遇见,这个节气提醒了我们,惊蛰之后,才是真正的春回大地;春回大地背后,是万物的生发壮大。唯有心中有这份春回大地的意,方能通行于生发壮大的境。
这就是惊蛰给我们带来的真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