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骑驴入竹林

近来写字,常乱涂陆放翁的《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对这首诗一开始的印象是张扬着少年的率性,透着诗人的狂放,诗意得有些令人神往。我不是诗人,谁又能称作诗人呢?一介书生,诗酒天涯,细雨如丝,毛驴昂首,对着剑门关大喊一声,俺来也!

后来读了陆游的生平,多少了解一些此诗的背景,才知道自己有点儿“释句忘篇”。此时的陆游,意在秋风散关,铁马冰河,志在仗剑横槊,沙场报国,而非甘作柔弱书生。这一生,难道合该只是一个诗人吗?

现在抛却所有的解释,就是一遍遍在宣纸上书写,一遍遍在心里体味,反而体悟到了一种洒脱,淡然。在那个四处狼烟,战乱频仍的年代,看过了太多的死伤离合,经历了太多的壮志未酬,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于是,小酌渐有醉意,细雨涤去征尘,无事身轻,慢骑毛驴,自剑门入蜀,处处可消魂。

有时突发其想,假如我是放翁,入得剑门,该去何处?蜀地多竹,定要去一片山下竹林。细雨骑驴入竹林,或许没有放翁的胸怀和意境,却多了一份从容和美感。

细雨,毛毛雨也好,小雨也罢,最好着一身蓑笠,或是一件斗篷。甚或仅着一袭行装,让雨慢慢渗透衣衫,让体内奔涌的火热渐渐消褪。细雨慢慢打湿驴身上的鬃毛,只有骑坐的地方能感受得到相互依存的热度。一路伴行的毛驴时时从鼻孔里喷出热气,低沉的声音使得三两只雉鸡惊飞竹林。

竹林,不必大得堪称竹海,也不必美得像电影《十面埋伏》里的外景,无须有人弹琴长啸,也无须有人对窗临摹,就那么稀稀疏疏,粗粗细细,高高矮矮,甚至有几根已折断,就那么横叉在那里无人管无人问。似乎能听得到竹笋拔节的声音,能闻得到雨丝打在竹叶汇成雨滴又落在地面上溅起的泥土味道。

右侧是山,竹林满坡,竹叶潇潇。左首是溪,长草没膝,间有野芳。泥路还算平坦,依溪曲弯绵延,远处似乎已能闻得到雨中起炊的味道,但走了半日,依然未遇人家。

就这么在驴背上一起一伏,慢慢悠悠地走,想些什么呢?什么都不想。不去想去往何处,人生无所谓固定归宿,也无所谓终极目的,即使在此终老,有青山竹林相伴,夫复何求。也不去想曾失去什么,那场战事已与己无干,失去的是气吞山河,得到的空山新雨。

天将黑时,行至人家。竹里人家必是好客的,牵毛驴入厩,迎远客进屋。换上粗布衣服,盘腿围坐席桌,沏上一壶粗叶大茶,斟上一碗自酿米酒,浅酌慢饮,低语相谈,唯恐惊了这一夜细雨,这一方竹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不久在风老师处购得写意画一幅,画上是一老翁骑驴正踏雨而去,老翁腰间悬一鹅黄色葫芦,背影落拓萧索,葫芦里该是装了酒...
    陈厂长阅读 913评论 0 0
  • ‘ 05 南郑,这里的每一座山都曾留下过陆游的脚印,他的英雄梦,他的报国梦,难道就要这样无声无息消失了吗? 陆游长...
    大老振读经典阅读 1,239评论 4 20
  • D16/紫水晶号/A084蓝莹莹 今日任务: 1. 收听晨间导读:于航行中发现系统之美 2. 阅读三本教材目录,梳...
    格子里的小lei阅读 169评论 0 0
  • 漆黑的夜 没有月明星稀 没有车水马龙 没有灯火通明 只有我黑色的眼睛! 有人为我点一盏灯 很近,又很远 我向着光明...
    林深草青阅读 255评论 2 4
  • 因为一座城,而喜欢一个人! 在儿童时期,我跟着爸爸朋友的货车来到南京,当时我并不知道它是六朝古都,也不知道它是个大...
    妖不能幻化阅读 31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