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所谓的“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耽误了你本应灿烂辉煌的一生
——谁告诉你读了那么多书就必可过好这一生的?
——谁告诉你读书多是过好这一生的充分条件的?
——过不好这一生可能正是因为你读了太多的书:
读得太多,用得太少,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过不好这一生可能是因为你把书翻得太快了:
读得太快,用得太慢,消化不良,熊掰苞子。
——书的数量其实并不多,且多是低水平重复建设
所谓的“读”,是怎么读的?有没有完全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指导彻底落实?
所谓的“多”,到底是多少?有没有读破万卷,韦编三绝?
所谓的“书”,是些什么书?是知音故事会,还是论语道德经?
所谓的“过”,是怎么过的?有没有切己体察,事上琢磨?
所谓的“好”,是什么标准?没有标准和目标的生活,怎么过都是错。
什么叫“一生”?从生到死是也!人尚青壮,血本应热,心本应烈,却形如枯槁,心如死灰。
其实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当今社会反智风气下,“读书无用论”借尸还魂罢了。但当这么多人把这样一句话当成一种论断,甚至一种真理,天天挂在嘴上,藏在心中,还把它作为自己浑浑噩噩的借口,对别人冷嘲热讽的武器,那活该你过不好这一生。
第一,从方法论方面分析。
如果追求“过好这一生”,就要知道自己所谓的过好是个什么标准,包括哪些方面,分别达到哪些程度。这些标准分别有哪些达成路径,把诸多方面的最佳路径综合起来,就是你每天最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要赚大钱。哪就去看赚大钱有哪些途径。比如,刑法里已经列举了全部快速赚大钱的方式。除此之外,靠体力,靠智力,靠资源,靠背景都可以。但这里面要想赚大钱,都有一个东西是绕不开的——智力。这玩意不是地理长出来的,是看书阅世虑人思己,人磨磨,磨磨人,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第二,从数据方面调查。
全国福布斯排行榜TOP 500, 不读书的有多少人?有几个不是本科以上学历甚至更高?放眼全球福布斯排行榜,有哪个富豪是从文盲或者低学历?(参考比尔盖茨,拉里佩奇,扎克伯格这些人的学历)。说句扎心的大实话,那些盛产富豪的学校,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哈佛耶鲁,麻省斯坦福,你能考得上吗?考个国内二本都搞得精疲力尽,焦头烂额,却在这里叫嚣着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过不好这一生”。真是痴人说梦。
第三,从生活方面举例。
你说,我没那么大志向,不必混到TOP500,一年挣50万就心满意足了。一年五十万,平均一月4万多,你去北上广深看看,赚到这个数的,哪个不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者通过拼命学习掌握了某种特殊技能,如编程运营之类,或者抓住了比特币等千载难逢的机会。有人说比特币就是投机,不需要学历……呵呵,早期进入币圈者,哪个是普通人?英语不好,可能都已经涨到一枚2万美元了,你才从国内新闻推送的头条上知道这个玩意儿。而早期从Twitter了解到的那批人,是以不到一美元的价格买入的。twitter是什么?好吧,自己Google去吧。什么?Google这个网站显示无法访问?对不起,我错了,说的太多了。
一个腹黑的臆想,出自韩寒之手的“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只是一个高中肄业者志得意满时,对社会的一点讽刺,只是为了发泄一下早年间的戾气和愤懑,以及由于学历原因遭受的诸多不公而已。
而现在把这句话奉为圭臬的95后00后,乃至90后,哪里知道1997年前后韩寒刚出道时经历过的事情?
我之所以如此痛心疾首地批判这个论断,就是担心很多年后,很多学生和自己的下一代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当他们站在人生的终点,看着别人恣意而从容,淡定而充实的一生,突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相信着即使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将是多大的讽刺和悲哀!
要想过好这一生,固然有很多方式,但读书多,会读书是一个底层代码,是一个放大器。无论你选择哪个路径,读书都必经之路,它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如果不信,那咱就打个赌,你一辈子别读书,咱们最后见分晓!
写于女儿三周岁生日
石家庄到安阳的火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