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遇到一位宝妈,怀孕6了月,腿老抽筋,晚上都睡不好,我一问才知道,这位宝妈孕期没怎么补过钙,我问为什么呢?她说:“因为怕孩子头太大,不好生,医生也不建议总补钙”。想想也确实是这样,我当时怀孕的时候不也是这样么?听了这个建议,孕期也没怎么补充过钙,半夜也会经常小腿抽筋睡不好。
其实这是错误的营养观念,什么是钙补多了?孕期每天钙的需求量是不低于1200毫克,哺乳期每天钙的需求量是1200-1500毫克,我们每天喝多少牛奶呢?每天三餐有没有至少一餐吃豆制品?
其实不管是国际上还是中国营养界的标准是一样的,每天钙的摄入量超过2000毫克,连续补充一个月即为过量。假如有一天钙摄入过多,不被吸收的钙会通过肠道排出,不会在身体里堆积形成结石。所以我们要了解标准是多少,而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天钙的摄入量不到基本标准800毫克的50%,那我们要担心钙的摄入过量还是钙摄入不足呢?
孩子好生与否和准妈妈的产力、产道和胎儿的大小有关,与补钙没有关系。孕期钙摄入不足会造成胎儿骨骼和牙齿发育不良,导致佝偻病或抽搐。因为钙具有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缺钙胎儿会出现水肿,钙对新生儿的智力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非常重要。钙缺乏会影响胎儿未来的智力发育。
错误观点二:钙补多了胎盘钙化。
胎盘钙化和钙摄入多少无关,其实准妈妈即使不补钙,临产时胎盘都会有1-2-3度的钙化,这是孩子肺功能成熟度的标志,像年老人肺上、呼吸道上也会有钙化点,这就是老化的现象。
孕10周的时候是身体对钙吸收利用率最高的时候,这和我们以往的认知不同,我们一般人都会觉得孕后期营养需求量大,那时候我再好好补,其实那样你就错过孕期钙吸收的黄金期了。孕10周我们身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最高随着怀孕周数越大,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度反而是下降的。
如果是35.40岁以上的人想要宝宝,要更早的进行备孕,备孕时要关注气血情况,钙的摄入情况,关注每天牛奶、鸡蛋、豆制品等的摄入情况,因为年龄越大,身体营养缺乏的会更多。
误区三:孩子出牙晚没关系,有早长晚长的。
宝宝4-5个月会出第一颗牙和第二颗牙,两颗两颗的增加,一周岁可以长出8颗左右的牙。那有的孩子可能都快一周岁了还没出牙,或者一直是那两颗牙。孩子6个月都添加辅食了,7.8.9个月随着会吃颗粒面、小面条,一周岁都可以吃小饺子、小馄饨了。那孩子牙都没有,孩子的咀嚼能力、消化能力肯定受影响。不出牙或者出牙晚会影响孩子咬合肌的发育,进而影响孩子说话的口音,老化讲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你孩子连最低标准都达不到,肯定是不行的,不能算是健康的。
误区四:孩子身高体重偏低没关系,有早长晚长的。
是不是很多老人会这么说,没关系,孩子大点就好了。实际上是这样吗?孩子的身高体重都有区间值,如果您家孩子最低得标准都达不到,孩子能算健康的吗?
一岁以内宝宝比出生的身高大于23厘米,第二年要大于等于8厘米,第三年要大于等于7厘米,3岁以后每年至少大于等于5厘米。大家可以对比下边的表格,看看自己家孩子的身高、体重状况。
新生儿的平均身高是51公分,如果妈妈孕期营养受到影响导致孩子没有达到这样一个标准,那么孩子在后期是会收到影响的,容易保持在比较低的状态。
孩子在某一个阶段他的生长速率低,不是说他每年都不长,可能某一个阶段由于疾病或者营养的原因,导致孩子这一阶段都没有成长。即使后面恢复正常的速度了,由于他这个阶段成长受到了阻碍,后面再想追这个数值也会比较困难,需要大量的营养支持。
4岁的孩子每天钙需求量就是800毫克了,和成年人一样多,7岁孩子每天钙的需求量是1000毫克,11岁是1200毫克,14岁也是1000毫克,那双倍的饭菜孩子能吃得下么?所以很多孩子有胳膊腿疼生长痛的问题出现。生长速度过快,拉扯筋膜,营养跟不上,这个阶段每天保证1斤的牛奶,两个鸡蛋,适当3-6个月的营养强化很有必要。
现在因为激素滥用的问题,有的女孩上5年级就已经开始发育了。那生理期到来,孩子的生长速度肯定会受影响,因为除了每天消耗的1000毫克的钙以外,生理期的到来每个月还会额外呢消耗几十毫克的铁和1000多毫克的钙。
孩子的营养状况我们要关注,微量元素的血钙是不准确的,铁和锌的指标可以参考,因为我们人体99%的钙都在牙齿和骨骼里,只有1%的血钙在细胞间液当中,也就是我们的血钙。所以很多医院都不推荐验了,主要得是检测骨密度再结合孩子日常的一个饮食习惯。
我们家长要学会看指标,医生只要过及格线就不会管你了,但是真正的结果是,孩子的生长速度快,你这个月及格,下个月就会掉线。像孩子考试一个道理,我们肯定都希望孩子考90多分,一百分,没人有人希望孩子考60几分,对不对?所以对待营养的标准也是如此,孩子只有各项指标都处于中间值以上,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很多人觉得遗传基因孩子可能长不高,其实遗传因素占70%,后天因素还有30%,什么是后天因素呢?就是营养和运动,运动和营养才能真正决定孩子的最终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