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刚过,心中颇有感概。为什么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各地隆重对待,相传千年不衰?外天道人事,众志成城,自强不息楚。
我们知道农历五月,开始入夏,阳光热辣,气温猛升,南方气候潮湿,细菌、蚊蝇滋生,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因此毒虫横行、食物容易腐败,导致疫病开始蔓延在生活中。
历史上我们最熟知的跟端午相关的传说故事,大都跟“死亡”有关。
“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并在五月五日这天,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恶月”,五日是“恶日”,五月五日这一天更被认为是“恶月恶日”。
在“恶月恶日”的五月初五,人们采取了一系列实际应对变化的措施,用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这些习俗,凝结了中国人对于时间系统的认识,对生活经验的应用,最终得以穿越时间,跨越地域,又自然而然地渗透在生活之中。
一句“端午安康”,是在人人自危时刻最温暖的祝福。
我们通过吃粽子,保存着那些奋不顾身,以身报国的英雄故事。我们通过赛龙舟,重温着和集体共同争取一个宏伟目标时的同心协力。我们通过雄黄酒、挂菖蒲,将我们总结的经验,应用于一次次危机的应对。
这是端午的力量,它是一支桨,我们不断借助这个特别的日子,得以重返那些我们倍感骄傲、自豪的事情,那些我们情不自禁就能脱口而出的家国天下、多难兴邦。
火爆全网的一段话说得好:
“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再恶劣的环境,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必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