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21期“寒”专题活动。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不曾体会过北方的冬天,多年来都在南方湿寒的天气里倍受煎熬。
即使上了大学,也是在家乡邻近的城市,天气并没有发生多少变化。有时课上到一半,原本清朗的天突然乌云密布,心下就不免惊惶起来,开始摸索书包里是否放着常用的一把伞。
南方的家中是没有地暖的,也没有暖气片,冗长的冬天都需要靠空调勉强撑着。室内还好,每次出门前都要先把自己裹成一个棉球。棉的手套,棉的外套,棉的毛绒绒帽子,棉的雪地靴。我又是个格外怕冷的,总还要在腰上贴两片暖宝宝,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出门。出去吃了一顿热乎乎的大餐,好不容易身上暖和了,结果回到冷冰冰的家中,又忍不住打了个寒噤。我跟爸妈说,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就不能生产出一种可以自行发热的衣服呢?这样我走到哪里都不会觉得寒冷了。当然,这一幼稚的想法估计会有一天实现,但还要等很多个寒冷的日子。
所以有时候想想,我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也是源自天气。如果是风和日暖的日子,我也挺愿意去踏踏青,旅旅游什么的。
我们这的老人常说一句话,冻九捂四冻九捂四。这句养生谚语的意思是,农历九月,天气转凉,不要过早穿厚衣服,而是应该适当“冻”一下,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而到了农历四月,天气开始转暖,也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应适当“捂”一下,以防寒气侵袭。根据季节变化而逐渐改变穿搭,其实也是给了身体一个适应天气的过渡期。但耐不住南方的寒冷啊,早几年我总是要和妈妈磨很久,早早就用上热水袋,穿上秋裤了。最近几年大概是因为锻炼强度慢慢上来,我才稍稍有所转变。不然的话,大概我春天生病的次数还要多上几回。可别小瞧南方的寒气侵袭哟,打个喷嚏,头就开始发晕了;要是当天睡觉再着了点凉,第二天整个人就变得恹恹的。
以前,总有人喜欢问我,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季节。我脑海里总会一闪而过冬天的影子,说出口的却是一个斩钉截铁的夏天。《鬼怪》的台词里说,冬天会遇到心软的神。那些湿寒的日子里,每一个南方人也许都曾满心期待过它的出现。也许是短暂的一米阳光,抑或是突然停止咆哮的大风。神不会直接与世人对话,可它的一举一动都能被世人感知。我想,神都会有心软的那一刻。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江南何所有,唯有雪纷纷。这是春意盎然的江南,这是寒气入骨的江南。这样巨大的差距也许正是它独一无二的印记和象征。异乡的冬日也许和煦如春,但那不是我印象里的冬天。
南方的寒冷天里,我们在等待下一个温暖的春天。但同时,我们也在呵护着这个一年一度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