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 祝 母 亲 节
暨老爸老妈结婚60周年
(1959——2019)
60年前的老妈
现在的老妈
60年前的老爸
现如今的老爸
1950 年代
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年的时候老爸和老妈走到了一起!
1960年代
60年代,是新中国比较“动荡”的年代,据老爸说,他也挨过批斗,但那是因为“派性斗争”,他当年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职工,不是当权派,所以所受冲击并不大。
老妈那时却没了工作,但她有缝纫技术,六十年代后期,她在供销社傍边开了一间缝纫店,着实“火”了几年,因为那个年代,谁能穿上一身用缝纫机“砸”的中山装或者国防服,那可是件很风光的事情。
那时候,我老爸还有一辆自行车,好像是“国防”牌的,大轮的,有大梁,大梁上还挂着一个“车搭子”。我童年的时候就常常是把两条小腿放在“车搭子”里,坐在大梁上,让老爸载着我走街串巷……
1970年代
70年代,也可能是因为社会的变革,老爸的工作也在不断的调动,从黄安供销社到郓城县外贸,到县石油库,1978年成立新公社,他被调到唐庙公社,80年代中期“公社改乡”时,又被调到了新成立的徐垓乡,任土管所所长。
由于老爸工作的变动或政策的变化,记不清是70年代的那一年了,我们搬回了老爸的老家。老妈也离开原来的缝纫铺,到老家大队里的集体缝纫店,成了一名缝纫工,后来缝纫店解散,老妈“下岗”。
1980年代
80年代初期是老爸老妈最忙碌的时期,也是我们家最拮据的年代。兄弟姐妹都是上学、长身体的年龄,一个个能吃不能干。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老爸每月工资只有40多块钱,虽然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形势,但我家的日子并没有多大的改观,并且常常是捉襟见肘!
老妈全身心地伺候一家人的吃穿、起居、种地、养猪、喂鸡……不辞辛苦!
80年代后期,彩色摄影己经出现,但由于照相机还不普及,照像还是一件“很奢侈的消费”。
这张拍摄于1989年的照片,是那年暑假,大哥携大嫂和侄女回来探家,正好全家人比较齐,就请照像馆的师傅给拍了这张“全家福”。遗憾的是,老爸因去胶东参加全省“土地工作会议”,缺席了这次合影。
1990年代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我们兄弟姐妹一天天长大,爸妈也一天天变老。1994年老爸在徐垓乡土管所所长职位上退休,退休时工龄42年,党龄38年。
退休后又被乡办企业“返聘”,一直干到力不从心才停了下来。
90年代,我们家人丁逐渐兴旺了。大哥家两个孩子,大姐家两个孩子,我家一个闺女,三弟家一个儿子,小妹家一个儿子,四弟也结婚了……
2000年代
我家的人丁继续增加,大哥家孩子结婚了,大姐家孩子结婚了,我们家又生了个许多,三弟家有了许蕊,四弟家有了个许可……
2010年代
老爸老妈年轻时伺候儿女,后来伺候孙子孙女,再后未又照看重孙子重孙女,现在总该歇歇了……
我家这张合影,四代同框,20人。还有20人因种种原因没能赶来 : 大哥的两个孩子一个定居上海,一个定居威海,两家7口人未到;大姐家两个孩子一个经营板厂,一个在广西桂林大学任教,大姐和姐夫分别去儿子家照看孙子,两家9口人未到;小妹家孩子在部队,妹夫随公司在国外,两人未到;我家儿子许多、四弟家儿子许可因正读高三也未到。
我家老爸,四岁丧父(我爷爷在抗日年代殇于战乱),十岁丧母(我奶奶因悲伤过度,积劳成疾病逝),跟着舅舅靠讨饭活了下来,新中国成立之初参加工作。我们家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须感谢如今的和平年代!
父母这一代,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反右、四清、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父母这代人,有这样的经历,即便没有任何建树,也值我们得敬重!即便没能让子女们成为“富二代”,也值得我们感恩!即便有太多的让我们不如意,也需要我们去耐心陪伴!
今年是老爸老妈结婚60周年,本想给他们操办操办,好好庆祝一下,可两位老人说什么也不同意,说把钱浪费在那上面太不值得!老人一生勤俭,过苦日子过来的,没办法,必须听他们的,因为“孝顺”二字,“孝”很重要,“顺”更重要!
“母亲节”到了,给老爸老妈理理发,洗洗头,给老人拍张合影,陪老人吃顿饭,这也算是给老爸老妈结婚60周年最好的祝福吧!
最后,用我今天刚作的这幅画和这首打油诗结尾吧 : 《母子图》
可怜天下父母心,
常嫌啰嗦怨双亲,
我劝世间儿女孝,
唠叨须当经书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