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肚子
到了安徽桐城,六尺巷是必须要去看的。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文城西路68号,处于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
清康熙年间,宰相张英居住在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吴家建房占据张家隙地,张家不同意,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于是告到了县衙。
因为张吴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不敢轻易了断。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写信向张英告知此事,想让宰相给家中撑腰。
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寥寥几语,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被“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里人称之为“六尺巷”。
人们称颂张英宰相的高尚品格,“懿德流芳”是给他的褒奖。后人将这个故事镌刻在屏风上,以使恭谦礼让,和谐相处作为一种美德流传开来。
毛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
如今倡导和谐社会,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更加需要发扬光大。“六尺巷”典故,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今天我们看到的六尺巷已在其遗址上进行了复建与扩建,其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
从“六尺巷”过往的游人和行人络绎不绝,小巷深处的景象已显现出年轻态的繁华。
“六尺巷”,如同精神圣地,穿过它,整个人就像接受了洗礼,让我觉得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六尺巷”也许是被“和”字哲学充盈得最宽阔的街巷了。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