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这是事实:与普遍认为的相反,优秀的⼈往往更可能使⾝边的⼈放弃。只有很少的⼈会把那些极端优秀的⼈当作学习的榜样。当然,如果⾝边没有优秀的⼈,那就是⽣活在“悲惨世界”之中。所以,⽆论如何,有总⽐没有好。- 李笑来
【感】
关于这句话:
优秀的⼈往往更可能使⾝边的⼈放弃。只有很少的⼈会把那些极端优秀的⼈当作学习的榜样。
我自己观察了我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发现好像确实如此。
有些在表达能力方面非常优秀,但是有多少人向他们学习?经过观察,以及结合自己的经历,会发现学习、模仿的人真的不多。
一些老教授科研超级厉害,但是有几个同事向他们学习、钻研难啃的理论书籍、每天苦苦思索论文的选题?只要极少数的几个人。
有的同事制作课件技术高超,大家也都是感慨赞叹一句,自己并不在事后花费时间去学习、研究、练习。
有的同事的教学设计特别科学合理巧妙,但是真正向她学习的也很少。
有的同事做事八面玲珑,特别会做人做事,学习的人也少。
有的朋友古琴技艺高超,周围也没人向她学习。
有的朋友厨艺精湛,但是大多数人也不向她学习。
......
这些不学习的人中,我都是其中之一。
【思】
越来越发现,见贤思齐真的不容易,日复一日地行动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觉得这些能力不重要,比如说厨艺、弹琴。
但是,对于重要的能力,如制作课件、科研写作、课程设计这些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后两者,但是照样有大把的人根本不去学习、钻研。我自己一直想要去学习,但是到现在为止做得也不够好。
而且,很多技能确实很难学会,真的需要长久的努力。
而且光靠着平时的接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认真研读书籍,接受培训,加上和同事的交流,更多的需要自己背后大量的努力等。
自己要有成长型思维,求知若渴。
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精益求精,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自己需要一直学习、思考、行动,会表达。
【行】
1 自己虽然不优秀,但是也可以把一些经验总结记录下来,方便别人学习。
2 周围的人自己不总结,所以很难系统地学会别人的优秀习惯和做法。
需要我们去看书,课程,全面系统,随时随地方便。
3 长时间地跟踪学习、练习。一起做项目,能够接触更多,更多的思维方面的刺激。
4 优秀的人才有人脉。自己也要爱学习、积极行动,分享各种好的资料,提供新知和价值信息,补充看问题的视角等,否则别人根本不愿意带你玩。
5 要学会送礼物等,真诚、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敬意等。
6自己要主动去链接,没有任何人一直拉着你往前奔,那样太累了,一定要自己积极、主动、全速地往前奔。
7 要学会赞美,会共情。
8 长期地积累这些人脉,不是用过即弃,其中有些三观一致或者特别好的,肯定能够成为至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