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仿佛“悲廖”已经成为“秋”独特的代名词,只有这样才耐人寻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而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常态,另辟蹊径。给我们全新的感受,激越向上,阳光,乐观,豁达,这些都是诗人带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的这节彩虹花晨读课,孩子们又“吃”到了一顿“精神大餐!”
好提议 两首《秋词》全拿来
今天的彩虹花晨读课,我们学习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其一。早上一踏入班级,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开始背诵上了。“咦,怎么感觉这么耳熟!咱们不是学过刘禹锡的《秋词》了吗?”我故意装糊涂。同学们听我这么一说,一下子来了劲儿头,“老师,您忘了?之前咱们学的那首是刘禹锡的《秋词》其二!”“老师,这首是其一!”我皱起眉,说道“哎哟哟,看来老师真是老喽!一会儿其一,一会儿其二,可给老师搞糊涂了!怎么办?”
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马上有同学提建议:咱们把刘禹锡的这两首《秋词》一块对比学,一起分析一下。他的提议马上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好!好!”已经有同学先复习背诵起了《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是之前晨读课上学习的,孩子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又从记忆中翻出来,更觉别有一番风味!
了解两首《秋词》 写作背景至关重要
因为刘禹锡的《秋词》与别人不同,化“悲”为“赞”,其中的诗情只有深入了解其写作背景的人,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于是,我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诗人创作的背景。《秋词》其一和其二都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并没有意志消沉,并没有悲伤寂寥,从这两首《秋词》中就可窥见一斑。
另辟蹊径话《秋词》 激越向上更美好
今天我们学习的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一改“悲”秋的惯例,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把积极阳光的心态播散在孩子们的心头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高声诵读,读出了全诗的气势雄浑,读出了诗人的高扬精神,读出了诗人的开阔胸襟,读出了非同凡响的秋天颂歌。
对比两首《秋词》 独立又互补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课堂也变得明快 乐观可以互相传染
经过课前我们对两首《秋词》的对比理解,加上课中老师的详细解读,同学们更进一步地走进了诗人刘禹锡,体会到了不一样的诗风,诗骨!
《秋词》一反传统的文人悲秋、叹秋观,勇于挑战历史上的文化遗风,以颂秋、赞秋赋予秋天的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达了“诗豪”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深受后人的敬佩!同时,更令今天有幸一起学习它的我们深深受教――逆境中不低沉,永保乐观向上!原来情绪可以影响情绪,态度可以改变态度!带着这种理解,带着这种心境,孩子们开始了今天的写批注和诗配画环节!
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我感到了学习古诗词带给孩子们的收益!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作为老师,教书育人,引导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我们义不容辞!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为重要!这是作为一名助教老师,我今天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