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神创论 VS 宇宙科学论
- 理性逻辑的对决
从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中可以窥见,科学创生论的基调在于宇宙是不断演化发展的。宇宙的膨胀,生物的进化,事物的千变万化,都是开始于简单,而由发展演变为复杂。从宇宙的科学创生论延伸到我们自身,就可以将意识投注于自身的不断成长。我们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总是可以不断地拨高自己的预期,然后卯足了劲朝更好的自己狂奔。
而宇宙神创论,却完全与科学创生论背道而驰,它的宇宙基调是萎缩的。上帝的无所不能,创造了人类,人类再创造新的事物,由高级到低级,由复杂到简单,从中竟然可以感受到人类存活于世的悲凉,生命的存在是如此渺小而又脆弱。
从理性逻辑的角度看,科学的宇宙创生论总是可以对神创论提出各种质疑。比如,如果宇宙是神创造的,那谁又创造了神?如果神是不可被创造的,那反过来说,那神就是自然产生的咯。如果像神这样高级的存在都可以是自然产生,那为什么作为更低级存在的人类不能自然产生呢?
很明显,神创论在这次对决中明显处于劣势。在生活的某个部分,我们更倾向于用理性的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自我。
- 感性心智的对决
宇宙科学创生论,可以通过各种科学的手段解读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对自己的大脑思维有更清晰的认识。甚至对于个人感受的探索,也深入到了神经元的粒度。从宇宙科学论的镜头看过去,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各种化学物质的反应,各种信息递质的传导,最终构成了我们的觉知体验。
而神创论在感性心智的角度,有时候能给予我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认识到了人的局限性,我们就会对宇宙有敬畏之心,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信念的坚守。在这个未知远远大于已知的宇宙,人类有时候需要一些精神力量的支撑,从而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来解读我们这个未知的世界。
虽然宇宙创生论对于感性心智的解释更为科学,但很明显,对于情感丰富的人类来说,在生活的某个部分,我们更倾向于依赖精神力量来构建对生活的认知。
采用发展的观点拓展自我,寻求内在精神的支撑(未必是要有信仰哦),也许是面对当下复杂社会的一种较好的价值取向。
为什么宇宙会有生命?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从简单到复杂以致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而当这个宇宙复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从量变达到了质变,最终演化出了生命。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超个体。而超个体的产生就是生命从无到有的有力支撑。
超个体是由个体集中而慢慢复杂演化而来,它是宇宙发展的一个规律,也是生命起源的基石。从原子核与电子的相互吸引,到原子相互重组形成化学元素,再由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反应组合成有机物,进而由有机物的相互作用组建成细胞,超个体在一次次的发展演化中得到了升华,最终形成了生命。
超个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更重要的是其涵盖着个体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协作。蚂蚁的个体群集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分工协作的蚁群;细胞的集聚和进化就演化出了行动自如的生物;人类的集体群居就形成了具有各种功能的社会。
超个体的产生就是一种客观的宇宙发展规律,它是作为一种事实的存在,至于你要深究其更深层次产生的缘由,我想,就如我们知道这个宇宙是存在着引力作用的,我们更关注的是其存在这个事实,而并不是要追求产生这个规律的原因。很多宇宙规律,我们要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能用之既有效。
生命起源的缘由
从原子,到元素,再到分子,在地球上,因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无机物环境,阳光提供的热能,还有板块运动提供的能量,宇宙渐渐演化出了能够自然复制自身的最初生命物质。物质的自然复制,让物质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周围的环境,这样就可以适应环境存活下来。
而这种复制自身的行为模式,因为环境条件的有限,让物质之间的竞争加剧。一味地原版复制自身的行为模式,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并不能迅速准确反映周遭的变化。这个时候,自我更新的能力出现了,因为它可以为复制自身的行为模式提供更好的灵活性。
这种更新的能力,就是变异。变异让复制的行为模式变得更加复杂。物质既不会刻板地毫无变化地复制自己,也不会将自己改变得面目全非,而是把握好一个适应环境的度。这种复制行为模式让物质不断一点点地变化,通过收集对周遭环境的反馈而不断调整变异的方向和力度,最终演化成更具生命活力的生物。
复制和变异,这两种杂糅在一起的行为模式,是生命起源的根本。复制让物质继承了原有的基本形态,而变异让物质不断地提升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种既可以继承又可以发扬的模式,对于任何事物都是绝佳的策略。其实,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模式,继承好的行为习惯,而根据反馈不断调整自身,发扬行之有效的新方法,进而让自己获得最好的结果。
从熵的角度来看生命
我们怎样来解释生命呢?有生命的物质与其他无生命的物质有什么区别呢?
宇宙中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根据热力学定律,在一个系统里,无序性或者说有序性的递减是一种宿命。
你放一盆热水,水温会不断下降,其中水分子的运动状况也是越来越趋于无序的;你打翻一面镜子,往往碎片满地,但是你却很难破镜重圆;你在桌上放一个腐烂的苹果,几天之后就会发现它被彻底侵蚀。
物质的这种趋于混乱的状态,就是一种熵的状态。
无生命的物质,因为熵的这种趋向性,只会越来越混乱;而反观有生命的物质,其往往有抵抗熵这种趋势的能力进而能够维持自身形态,比如自然界里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
生命之于物质,是一种无形的能量。这种能量能够让物质朝着熵的相反方向运行,而不至于在熵的宿命论下无可奈何。
人类是智慧生命的高级形式,因为熵这个宇宙规律,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了死亡的进程。尽管我们最终都是要趋向于无序,趋向于死亡,但是,因为有了生命,我们就可以好好地利用这股可贵的能量,朝着重生和自律的方向发展。
熵的存在,让生命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也许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运用这与生俱来的能量来拓展生命的宽度,赋予生命以独特的意义,让自律的生命彰显价值。
脑图联想
下一课:《第3课 生命的进程》
上一课:《第1课 宇宙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