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盖房子之前需要先规划架构。如果架构没有理清楚就盲目开工,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学习也是一样,如果说知识内容是建筑材料,那么知识体系就是建筑架构。所以,先搞清楚要建一栋怎样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那到底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呢?最近,公众号“千古刘传”发了一篇文章就详细探讨了这个问题。
在说什么是好的之前,我们先说说什么是坏的知识体系。查理芒格有这样一个方法,在思考要去哪儿之前,先想清楚不要去哪儿。同样的,我们想找到好的知识体系,最好先想清楚坏的知识体系是什么,然后避免它。其实,坏的知识体系主要有三点特征:分别是缺乏纵深、单一化和松散无联系。
先说第一个,缺乏纵深。这点很好理解。你想啊,一个人知识面再广,至少也应该在某一点上是比较深入的吧。要是你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也什么都理解得不够深刻,那你就会发现,很难打通现象和底层规律之间的通道。这样的话,我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就会很弱。
再说第二个,单一化。单一化的知识体系会造成狭隘的视野。举个例子,大家都听过一个品牌叫无印良品。这家公司在做员工管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长期做销售的人会认为“产品卖得好,主要是销售的功劳”;而长期做产品研发的人呢,会认为“产品卖得好,主要是是产品质量好,销售不怎么重要”。显然这两种看法都很片面。于是,这家公司内部决定实行跨部门换岗的制度。比如部分人员从研发岗换到销售岗,再从销售岗换到财务岗。其实,这就是无印良品希望员工建立平衡全面的视野,摆脱单一化的解决策略。
还有第三个,松散无联系。在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现象,比如现象1和现象2,它俩也许能用同一个理论解释。同样的,理论1和理论2没准儿也存在一个共同的底层框架。而松散无联系,就是说你没有去发现这些知识的共同点,就像任意堆积的衣服一样,不去整理它们。长此以往,不仅增大了你的认知负荷,也容易让你形成松散凌乱的知识体系。
知道了什么是坏的知识体系,接下来我们说说什么是好的。其实一个好的知识体系符合这样一个特征,宏观上看像是字母T,而在微观层面看又像字母Y。
为什么说宏观上看像T?其实就是说,好的知识体系是在某一专业上纵深,但同时具有多学科的广泛视野,这不就像字母T吗?那谁能来做一个表率呢?还是查理芒格。这位投资大牛和巴菲特一起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年均复合收益率超过20%。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查理芒格认为,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骄人的成绩,正是因为他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他把这种思考方式叫做多元思维框架。简单来说就是,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是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人都只使用自己学过的某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那他就会试图用这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就像谚语说的:“如果你的手里拿着铁锤,那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像一颗钉子。”这其实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方法。而查理芒格为什么要建立多元思维框架?他在《穷查理宝典》中这样说:查理的投资方法和大多数投资者所用的比较粗陋的系统完全不同。查理如果想投资一家公司,不会对这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肤浅的评估,而是要对它的内部经营状况,以及这家公司所处的整体“生态系统”作出全面分析。能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借用并糅合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心理学、数学、工程学、物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学科呢?查理的回答是: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要理解这样的系统,你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这就是我们说的,宏观上的T型架构。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微观层面为什么又像字母Y?比如你在做设计,也许你只是使用了设计方面的知识。而Y型知识架构就是说,你不能只使用单一知识,还要将其他类型的知识合并进来一起使用。比如,设计+认知科学就是一种很棒的Y型知识架构。如果你想设计一张海报,提前考虑受众应该优先获取什么信息?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是不是符合用户的预期?能不能引发他们的好奇?他们能不能无需思考就知道如何行动?想想看,一个设计师如果了解人的认知规律,哪怕只是一些基础原理,设计出的作品都会比不了解的好很多。所以说,Y型知识架构强调的就是在微观应用层面,你需要将两种学科以上的知识刻意合并使用。为什么说要“刻意”?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做自己擅长的工作的话,他就会陷入常规套路当中,如果不是刻意,很难加入其它学科知识。
再总结一下,想构建的好的知识体系有三个步骤:1.找到纵深的知识点,2.建立多元学科的知识体系,3.合并交叉地使用知识。
文章源自:公众号“千古刘传”(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音频稿:曾翔讲述: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