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青衣夫子
东坡先生曾说,西湖对于杭州,如眉目之对于美人。我说,杭州就是西湖,西湖就是杭州。
赞美西湖的诗词文赋可谓汗牛充栋,我等凡人只能用心默默地去品味,用镜头去记录,再聊记几笔游记心得以备老迈时下酒,于是就有了下文。
数不胜数的西湖胜景被概括为: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
我们先看西湖二塔
二塔指雷峰塔与保俶塔
初闻雷峰塔大名是从小时看的戏曲电影《白蛇传》,估计60、70年代的人都如此,并且知道白娘子被法海在塔下。而真正记住它的名字,则是中学时那篇课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因为那段时间每天早读都要高声诵读“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所以至今印象深刻。文中还有这一段“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
有点蒙了哇,到底是一座塔还是两座塔?别急。
文后曾有一段附记,讲述鲁迅先生其实是知道雷峰塔与保俶塔此塔非彼塔,据说他被朋友指出而并不修改则是另有深意,是何深意我们也便不去深究,只要不混为“一”谈就可以了,是两塔,这下清楚了。
雷峰塔原名皇(黄)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因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顶上,而得此名,(我小时一直以为与雷锋叔叔有何关系),为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王钱俶(那个有名的钱氏家族先祖)所建。
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后遇火只留下了砖体塔身。由于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用来驱病强身,长期有人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崩塌。所以就有了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今天所见之塔是2002年10月25日落成。新塔在旧雷峰塔的原址之上,旧塔座部分成为遗址的展示厅,并有许多文献资料供人参观。
保俶塔位于与雷峰塔隔西湖相对的西湖北侧宝石山山顶,由元至明、清,该塔六次毁坏六次重建。现存的砖塔,为六面七级,是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样重建的,并在1996年更换了朽坏的塔刹构件。是西湖“宝石流霞”景观所在,素有“雷峰似老衲(是不是想到了法海),保俶如美人”、“一湖映双塔”之说。
灯光装点下的 保俶塔是不是有宝石簇拥的感觉,那山叫宝石山,怕我们不知道吧
这次两座塔我们并没有近前,只是多次远望而以。
西湖三岛
来西湖不泛舟湖上是对不住自已也对不住西湖的。在杭州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们就去船游西湖。目标是赏湖光山色,探苏堤春“早”,游湖心三岛。
“西湖的水,我的泪”曾经唱彻大街小巷的歌句,还记得?一个城中湖泊能保持如此清澈实属不易。一座城没有湖,便失了灵气,而湖上各式的桥更又赋予了湖自然的灵性与人文内涵。
苏堤是苏东坡先生智慧与才情的纪念碑,横卧西湖,横亘历史,也横亘在我们心中。
从湖上望苏堤中间可见湖心三石塔,远处的山是龙井梅家坞方向
“苏堤春晓”被称为“西湖十景”之首。堤上这样的单孔半圆石拱桥有六座,每座都有诗意的名字,自南而北依次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束)浦、跨虹。历代人们对苏堤赞颂不绝,而对这六桥也是情有独钟,元代称之为“六桥烟柳”而被列入钱塘十景。
我们倒是希望一睹“苏堤春晓”,但我们来时是春节前,胜景是不可能了,但依稀传来春的消息,可以想到春天的苏堤是如何一般美景了。
三潭印月
所有人都见过三潭印月,在哪里?在这里:
居然有人问这是不是大理三塔!我不想表示我有点生气,这就是“三潭印月”,当然不是全部。
西湖三岛是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而“三潭印月”其实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被视为湖上赏月好去处,经过历代增添形成如今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格局。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苏轼浚湖期间,当然所在位置与当今不同。据文献记载,今三塔是清朝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分布在边长为62米的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上(职业暴露了)。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因为女儿才学了《湖心亭观雪》,我想没雪可观,看看亭子总还是可以的,而有名的“虫二”碑也在上面。高中时曾在《读者文摘》上读到“虫二”碑的传说:“虫二”因为没有虫字上加一撇这个字。所以被认为是“风月无边”之意,郭沫若先生就认同此解。关于这两字有李白,唐伯虎,乾隆等各个版本的传说,真正出处无从考证。这次来了正想去看看,但船工说湖心亭和阮公墩都不能上去了,只有远观了。
阮公墩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
西湖只所以成为今天的西湖,不仅在于其湖光与山色,更在于历代热爱西湖的人们对她的热情讴歌与付出。从苏堤,白堤、到三潭映月,到阮公墩,这一个景致,一个个名字就是一个历代西湖治理的历史陈列。徜徉于西湖山水间,一幅幅胜景目不暇接:苏堤春晓(还不是春天)、三潭印月(没看到到月)、雷峰夕照……也不时地看到那一个个熟悉与不熟悉的名字:钱王、苏轼、杨万里、岳飞、黄宾虹……我们沉醉于一幅幅美景,也迷失于一个个传说。
我们爱山水西湖,更醉于人文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