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弘历,生前就传位给儿子颙琰,当起了太上皇。但这个太上皇,只是名义上,退位后的弘历仍把控朝廷。也就是说乾隆帝弘历,虽然在位时间只有60年,但实际掌权时间却长达64年,中国历史上没有比乾隆帝掌权时间更长皇帝了。
乾隆帝弘历六十几年的皇帝工作,也不是白干的。乾隆帝很有作为,打造了康乾盛世的一个高峰。尤其在边疆叛乱方面,乾隆帝弘历做了很多事情,也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那乾隆帝是如何,一步步奠定今天我国疆域规模的呢?
乾隆时期,蒙古准噶尔部霸占了新疆北部,而回部霸占了新疆南部,但受蒙古准噶尔控制。准噶尔部的达瓦齐,自立为准噶尔大汗,发动叛乱。于是,清朝出面收拾达瓦齐,并抓住了达瓦齐。没多久,准噶尔的阿睦尔撒纳,又在伊犁搞事情。清朝再次教训了叛军,而兵败后的阿睦尔撒纳,逃到俄国去了。从此,准噶尔部的长期叛乱,被终结了,乾隆帝弘历又重新统一了新疆。
但次年,天山南部的回部,又发生了大小和桌木叛乱。乾隆帝弘历,又平定了叛乱。而大小和桌木,逃到拔达克山,也就是现在的阿富汗东北,之后被当地人干掉了。之后,清朝在喀什噶尔等地,又安排了不少大臣。
明朝的瓦剌,到了清朝叫厄鲁特或卫拉特。厄鲁特主要分为四部,其中的土尔扈特部和准噶尔部间,矛盾很大。明朝末期,土尔扈特部因为受不了准噶尔部的欺压,就“离家出走”,往西跑,跑到了额济勒河下游,也就是现在的伏尔加河下游。但很快,土尔扈特就被现实狠狠打脸,土尔扈特又掉到沙俄的坑里了,沙俄欺人更甚,简直还不如跑出来前。
中途,土尔扈特有过反抗,但被沙俄镇压下去了。之后,土尔扈特的大汗渥巴锡,领着部族往东边返,躲过俄国和哈萨克的袭击,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新疆伊犁。离家出走的土尔扈特,回家了。乾隆帝弘历,为了笼络曾经的“逆子”,亲自接见了渥巴锡等人,还给他们封爵。而土尔扈特部也很争气,回到祖国后,为新疆地区的发展和维护祖国统一,做了很多贡献。
也是在乾隆时期,廓尔喀在其英国殖民者的怂恿下,和西藏大农奴主沙玛尔巴,暗中搞事情,试图霸占西藏。廓尔喀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廓尔喀打进西藏,都打到了日喀则。次年,乾隆帝弘历让福康安,从青海进入西藏,将廓尔喀赶了出去。这事之后,乾隆帝对西藏进行了改革,主要是提高了驻藏大臣的权力等,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的努力,到了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就形成了,东到大海,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喜马拉雅山脉,西到葱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北到唐努乌梁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及鄂霍次克海,也就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国疆域的规模。
也是经过康雍乾三代,一系列作为,才使得明末清初的战乱残局,得以恢复和发展起来,还一度出现繁荣的局面,史称“康乾盛世”。而乾隆时期,更是康乾盛世的至高点。
明朝后期,西方国家同朝廷的往来,多了起来,偶尔就会发生武装冲突。到了清朝,一来担心外国人图谋不轨,二来防止国人出海聚众抗清,清朝廷干脆搞起了闭关措施,比如康熙时期的海禁。康熙帝在收复宝岛前,既不让国人出去,也不让外国商船随意进来,只放开了一个澳门港口,还规定大小船只不能超过25艘。
当然了,康熙帝的这个海禁措施,主要针对的是,郑成功家族的抗清势力,而不是外国人。因而,等康熙帝统一宝岛后,海禁措施,就慢慢放宽了些,开放了广州、漳州、宁波、云台这些港口,允许外国商船在这些港口贸易。
到乾隆时期,对外贸易的绳索,又勒紧了些。在乾隆帝弘历看来,清朝就是“天朝上国”,要啥有啥,很牛,牛到根本就不需要和外国交易。于是,乾隆将开放的港口,大多都关了,只留了一个广州港口。这个闭关措施,一直延续到压片战争发生前。也就是说外国商船,只能到广州港口贸易,而且还只能跟朝廷批准的行商交易,也不允许外商随意走动。另外,中国商民出海也受到限制。
闭关措施,不仅切掉了清朝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也将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都挡在了国门外。没有对比,就会盲目自信。清朝廷拒绝进步,还自视甚高,而世界却在高速发展。因而,相较之下,清朝廷的原地踏步,就成了倒退,以至于后面就被不怀好意的掠夺者,盯上了。
乾隆帝到后期,也飘了,大问题没有小问题倒有一些。乾隆帝宠信大贪官和珅,以至于朝中贪污成风,吏治更是腐败得不像样。土地兼并,这个历史老问题,也又一次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土地都被官僚、地主和富商霸占了,而农民纷纷破产,沦落为地主干活了。文/历史当下。
乾隆帝生前,就禅位给儿子颙琰了。颙琰也就成了清仁宗,也叫嘉庆帝。但嘉庆帝颙琰在位的前4年,并没有实权,朝政仍然掌握在乾隆帝手中。乾隆帝弘历去世后,嘉庆帝颙琰,才正式亲政。那亲政后的嘉庆帝,遇到哪些危机了呢,他又是如何打理大清王朝的呢?下篇文章,继续讲。我是历史当下,用大白话,根据朝代顺序,系统讲中国历史,喜欢历史,就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