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问一群孩子;“想要拥有和父母一样婚姻的人请举手。”只有5%的孩子举了手。心理学家又找到了一群父母离异的孩子,问他们:“想结婚的人请举手。”没有孩子举手。
有人会质疑:“这是上一代的不幸,我们完全可以过不一样的人生。”那就来做一个小实验,看看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受影响。
你填写的答案也许让自己很受冲击。即便早就知道原生家庭的影响巨大,也很少有人会想到,我们处理情绪的方式,和那位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家长差不多是一致的。所以成年后的感情经历和情感生活,很多都与上一代有关,并且是重蹈覆辙。
这个感受并不舒服,但也正因如此,更需要走出来。这本《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能有所帮助,这是它的35周年纪念版,历经岁月验证,现在依然被很多团体和组织借鉴采用。本书虽然主要是帮助离婚人士从痛苦中走出来,但它对于‘失去’的情感,例如丧偶,失恋和失业都很有效。它提供一场手术,帮助我们发现身体里发生病变的部分——扔掉它们,之后滋养我们长出新的肉身——实现对过去的超越。
《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作者是两位美国心理学家。一位是罗伯特·艾伯蒂博士,心理学家、婚姻与家庭治疗师。另一位是布鲁斯·费希尔博士,他的一次离婚改变了自己此后的职业方向,之后他创立了“离婚后心理重建模型”,从业30年,帮助数以万计的人从分手和失去的阴影中走出。
它给我了很多启示,我想谈的东西和开头一样:自小在无意识中学到的情绪,在今后的人生将影响我们方方面面。书里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会把很多过去的东西带到爱情中去,而这些东西往往决定了这段关系中各种事情的走向。”
我要说的父母情况并不限制在离婚和分居,还包括貌合神离、暴力、出轨和过度相敬如宾。会讲到孩子如何看待和应对上面那些父母的情况,他们的心理是什么样的;当孩子成年,可以如何调整。
恐惧
1.(在察觉到父母感情分裂时)孩子经历了什么?
他们在想:父母还会爱我吗?我该怎么办?如果他们分开,我会住在哪里?和谁生活?朋友们会怎么想?一个走了,另一个也会走吗,会不会就剩下我一个了?
孩子的恐惧比面对分手的父母还会强烈。
2. 成人可以怎样处理分手时的恐惧?
生活中发生大的变故和要独自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感到恐惧是很正常的,人人都有恐惧的时候。
想想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这场危机会让你生病吗、会因此而死掉吗、会坐牢吗、会众叛亲离吗?
虽然这段时间很痛苦,但也只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已,会过去的。
适应
1.(在家长不给孩子成长养分时)孩子经历了什么?
孩子需要被照顾和关心,因为他们不可能独自长大。如果家长没有给他们这些成长的必需品,他们会认为生命受到威胁,于是为了生存下来,孩子会发展出一些不健康的‘适应性行为’。
比如父母一方或双方不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孩子就会出来承担责任,逼迫自己成长,所以会有长女如母、长子如父的情况。再比如家长很爱批评人,孩子怕被批判,于是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可能拿不定主意,因为担心不完美会受到指责;长大成人后,他已经习惯了在家长批判自己前先进行自我批判,于是他批评自己,还批评别人。
2. 成人可以怎样处理自己的适应性行为?
分析自己的适应性行为在恋情中、与人交往中发生了什么作用,是否因为太过负责于是养成了对方把所有事情都甩给你的习惯,或者太追求完美于是你也喜欢很挑剔的人,但当你意识到他很像你的家长,于是决心分开。
如果这些行为导致了人际关系和恋情的不稳定,那就需要正视它们,找出形成的根源,满足自己,让自己的状态尽量平衡起来。
孤独
1.(在家长因形单影只孤独时)孩子经历了什么?
如何开口和朋友说自己的父母分手了、朋友和老师都会怎么看、还能交到朋友吗?生活习惯突然都变了,父母搬家,可能其中一方的家庭不再有给孩子玩的玩具和空间,地址也远离校区,附近都没有同龄的朋友,他只能一个人待着。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父母分手之前孩子就感觉到孤独。孩子感知家里的氛围会比当事人更直接,而那样的家庭让他没有归属感,不愿意回家。这种孤独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成年后也很难与别人形成心理上的亲密感。
2. 成人可以怎样处理自己分手后的孤独?
基本有三个阶段。先是躲避人群,之后成为忙碌狂,最后放慢脚步,开始给自己时间享受独处,并且在独处的过程中学会自己疗伤。
被抛弃/内疚
1.(在家长感受到被抛弃和内疚的情感时)孩子经历了什么?
无论父母是否和平分手,孩子都会被所有人看成是被甩下的,他自己也这么认为。
孩子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所以导致父母分手,认为责任在自己,所以很内疚。他努力对留下的那一方家长很好,来弥补内疚感。
还有的家长因为对另一方怨恨于是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或者是把对方的错误和缺点都描黑了告诉孩子,想以此来惩罚对方。
长大之后,内疚的感情会扩散到任何事情上,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亏欠、做得不好,内疚感会像开了水阀一样关都关不上;有的孩子则会叛逆,拒绝承担责任,把错误都怪到别人身上。
2.成人可以怎样处理分手后自己被抛弃/内疚的感情?
首先需要停止惩罚自己——不可能全部都是自己的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其次明白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责任不会只在一个人身上,如果有错,也是双方都有错。
悲伤与愤怒
1.(父母分手后)孩子经历了什么?
通常,孩子会对离开的一方感到非常愤怒,认为自己和留下的一方都是被他抛弃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共同的照顾、关心和爱,还有环境的改变和无助感,也会感到悲伤。
不过常见的是父母常因为自己的情绪不让孩子尽情地表现悲伤和愤怒——制止他们哭泣,责备他们愤怒。并且态度很多不是离他们远远的,就是表现得不接受、不爱他们了。
没能发泄出的悲伤和愤怒会在孩子的心中积攒,成年之后很可能会形成情绪表达障碍,或者爆发。
2. 成人可以怎样处理分手后自己的悲伤和愤怒?
积极地表达出来。悲伤可以哭,愤怒可以叫。这是段极为艰难的过程,也是面临失去的人都有正常的反应。可以留出专门的时间去处理悲伤和愤怒,这样能够尽量避免让这些情绪控制自己全部的生活。最后和过去道别:再见了,过去的期望和付出,再见了,所有的委屈和妥协,再见。
自我价值感
1.(面对父母失败的感情时)孩子经历了什么?
有的孩子早就从父母的情感裂痕中预感父母会分开,这个过程让孩子没有存在感,自尊心下降,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的价值。
有的孩子要面对过少的照顾和关爱,还要独自应对家庭的、友谊的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他自己还有要处理的成长任务(应对学业,身体上的陌生变化,叛逆期等),还要经历父母分手带给自己的难过、悲伤、愤怒和恐惧,但他觉得父母很难过,他有责任帮助父母,于是还要表现得很乖,不给家长添麻烦,会把以前不会去做的事情都默默做了。
2.成人可以怎样处理分手后自己的低自我价值感?
书上有这么一句话:但凡可以感知的,都可以治愈。
想要让自己幸福的人,就能够改变自己的不幸。布鲁斯在这本《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里还介绍了11个每个人都可以借鉴的提高自尊的步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停止批判自己;其次写出自己的二十条优点,放在家里最明显的地方;最后是奖赏自己。
《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认为人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功课,一是如何建立并且维护爱情中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当父母。
也许我们从父母的感情中、人格中受到很多影响,让我们对爱情和婚姻不笃定、让我们情路坎坷;也许我们还从父母教育孩子的手段上受到很多影响,对养育孩子也抗拒。我们谁都无可避免,而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父母对各种危机的处理态度,让孩子学到了不恰当的情绪。
过去的事情我们改变不了,只能接受和释然;但情绪,是完全可以自己掌控的。
就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的:“人一旦学会接受自己本来的面貌,就能够成才、改变、并且更像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就如个人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讲的,客观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更有创造性地塑造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