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圈刷到这个书城。于是决定今天过来看看。书城位于龙华文化广场附近,离住的地方不算远。打车过来不到20元,公也可以直达,只要2元。也没有多想还是决定坐公交过来。毕竟今年这经济形势,挣钱更加不容易。开源节流什么时候都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哈哈,或许咬文嚼字的人,总喜欢给贫穷戴上一顶华丽的帽子,我也没能例外。
坐了半小时公交车,下午三点到达书城。此时阳光正好,本是新建的书城,因为玻璃与阳光的呼应显得格外耀眼。书城建筑主体不高,但立体感很好,大大方方的布局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或许这也是书本本身要传达给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书城内部装饰我特别喜欢,交错在半空的墙面是灰白色的,其他大多数墙面都是采用实木装饰。这两种中性色彩的搭配。没有激烈的兴奋,也没有冰冷的寂静,不偏不倚,令人的心境平和舒缓。稍稍抬头,就可以看到一句银灰色的句子: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通过导航图,得知书城一共是有六层层,由于是刚开业没多久,大概只有一半的店面在开店营业。还有一半的店铺处于待开业状态。我所感兴趣的图书类型是人文社科类,在五楼。我还是选择走楼梯,这样可以每层楼都都看一看,毕竟来都来了。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
一楼是影音,杂志等文创产品。二楼和三楼是儿童读物。或许运营商是觉得现在的父母更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钱。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的,书城里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带着小孩过来的。同时每层楼都有家教学习电子产品。似乎越来越多的电子学习产品正在取代很大一部分家庭教育。也不知道是应该称许还是悲哀。也可能是我的多虑,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它自有的历史色彩和特有的产物。至于好坏对错,时间最终都会给出回答。
在五楼设有主题摄影作品馆。光与影的碰撞中,似乎把时光撕开了一道口子,满满都是甜蜜的忧伤。记忆的碎片在脑海漂浮,是非真假已经分不清,也不在重要。只记当时心境,一切温润如昨。
半个小时,从一楼到六楼,其实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细看。或许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作品会激起内心的涟漪。我又回到五楼,走进这层最大的书屋。最先映入眼帘的还是没有变,依旧是那几类书,关于成功,关于财富,关于自我疗愈。这些也反映了当下社会人们的关注点,近年的畅销书几乎都是些作品。一边作家在大力鼓吹成功,怎么快速取得成绩。一边作家在教你如何进行人生疗愈,应该当下执念。在那一瞬间,我作为旁观者可以会心一笑。但终究我仍是当局者。想到这里,又不免感到无奈。
走了走,翻了翻。最后选了一本书关于写作的书,找到一个角落,一口气读完了。书的名字叫做《蔡俊,24堂写作课》。是一本教你怎么写小说的书。同时也融合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作者从2000年,开始发布第一部悬疑小说。版税收入高达千万级别,同时也荣获了一些严肃文学奖项。在中国当代文学届,也可谓是小有成就。但在一次作家活动期间,同行朋友在饭局上向他若要微信时,他说他没有微信。
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竟然没有微信。着实让人有点瞠目结舌。但正是这样一个极简主义,极致专注的人,才能在所在的领域获得卓越的成绩。别人问他,你平时都干嘛呢。是不是生活特别不一样呢?他说他的生活并没有特别,他也就是跟大家一样,也会看电视,也会培家人逛街,出行旅游,一日三餐自然也必不可少。只是他每天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写作上。对于自律,他这样写到:自律其实意味着更为成熟的心智,我们正是因为有了支配自己生活的渴望,才努力变得更为自律。因此,从根本上说,与其求助于他人,不如依靠自己。
傍晚时分,把书放回原地。回到家正好7点。这一切都很平淡,也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