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关
系,每年总要写一两个调研报告。
和大家一样,每年接到调研任务都是手心出汗,心里发慌,一百个不乐意。
今年,情况好一些了——被上级部门直接布置了一个不熟悉领域的命题调研,原来的症状都没了,只剩下大脑一片空白。
本着临阵磨枪、不亮也光的原则,拿起了这本《从调研研究到调研报告》。
不对,错了,是这本。
本书的作者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该说理论基础扎实,调研经验丰富。全书从调研的选题到报告撰写到结果应用,给予了全方位的解读。读完之后,对调查研究有了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重点是发现了我以往调查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相信在这些新方法的指导下,这次我的调查研究任务会完成得更轻松、更高效。兴奋之余,当然要把学习成果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主题、主题、主题!
如果要问我搞调研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要有一个精准的主题。
调研主题就是你选择的调研的方向。这里容易出现几种错误:
调研选题最普遍的错误就是主题过“大”。记得几年前,政府办派过来一个命题调研,一看标题差点把我吓晕过去——“如何重振XX市制造业辉煌”。你看现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法国、德国都在想尽办法推进制造业回流,到目前尚且难见成效,我小小的一个科室何德何能能扛下这么宏大的命题?这就像什么呢,对,就像“去把唐僧师徒除掉”。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是空洞的大而化之的理论论述一番了事,对推动工作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实际意义。
选题过大往往就意味着“打击面”过广,写出来的材料不深不透,浮于表面切不中要害,领导和同事们对这样又臭又长的文章第一反应往往就是避而远之,辛辛苦苦的劳动得不到应有尊重。
可能有伙伴要问,那我调研之前不知道具体要调研什么问题,只有大概的模糊方向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边调研边思考,抓住这个方向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集中火力攻关,这样在调研过程中方向就会越来越明确,调研报告也就会越来越接地气。
调研选题第二个容易掉入的坑就是主题过“小”。有些小伙伴在开始调研的时候喜欢精心琢磨一个响亮醒目的标题,这样就容易“预设结论”,把调研过程和论证限定在“预设结论”。
实际上,这就是典型地把“标题”当“主题”。“主题”是方向,是不带观点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调研的方向。“标题”是调研报告的标题,是用最精简的语言来概括报告全文,吸引读者来阅读的,这就决定“标题”要观点鲜明,亮眼醒目。
所以“主题”应定于“标题”之前,“标题”应该是围绕“主题”调研后形成的成果,万不可把两者弄混。否则“标题”会把 调研的方向带偏,最终难以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决策判断,造成工作上不必要的损失。
你想,我们走路去某个地方,是不是先模模糊糊有个方向,然后再根据行进中的疏堵情况,再决定走哪一条路,逐步细化到想要去的地方?当然,如果你全程靠导航的话,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总之,调研主题最好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是紧跟热点,比如最近流行的新质生产力;
二是破解难点,对当前制约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
三是关注创新点,比如最近新出现的小学生“烟卡”的问题,如何破解;
四是要有可行性,提出的东西不能泛泛而谈,我们要始终牢记调研的目的不是调研报告,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二、务必在调研之前就列出访谈提纲
据我观察,我们大多数调研是有了一个调研任务后,就匆匆忙忙去实地调研,期望基层能直接汇报出问题,最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这样往往也是有效的。不是说了嘛,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但这样也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调研缺乏系统性,调研收集的往往都是点上的问题和办法,后期要形成系统性的调研报告往往发现不是缺这就是少那,需要反复沟通交流,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改进版的顺序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步:组织调研组人员学习,对调研工作有一个系统性地认识。不求精深,主要是对该项工作有一个框架性的认识。就像我们要了解汽车,不需要知道内燃机原理,但可以知道一个车子由轮胎、底盘、车身组成一样。
第二步:围绕调研主题,提出疑惑性的问题。有些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就近请业务骨干解答。然后,再列出下去调研最想了解的问题,个数不要多,十个左右足矣。
第三步:将访谈提纲提前发给基层的访谈对象,让对方有个提前准备,最好是准备好现成的有关材料,避免当面访谈的时候出现遗漏、不准确的情况。
第四步:当面访谈时采取全面汇报+访谈问答+自由补充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挖掘基层素材,以此完成调查求“多”求“全”的目标。
三、注重信息分类整理
调研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大量的原始材料。如果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后期撰写调研报告的时候,找素材往往就成了一个重体力活。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写材料的时候脑子里记得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或者数字,但死活找不到原始材料,浪费了太多时间。
这个时候,在调研启动阶段的系统性学习就起到作用了。我们可以根据调研主题,将问题分类,然后把原始材料按分类装进文件夹。还是以汽车为例,我们可以把关于轮子的问题归一类、底盘的归一类、车身的归一类。
至于如何归类,可以根据工作的流程,或者工作不同的实施主题来分类,当然不仅限于此,总的原则就是怎么容易怎么来。
信息分类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让调研组组员各管一块,再每人负责相应部分的调研报告撰写,精力进一步集中,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是写好标题和开篇
一个标题的好坏决定了读者会不会拿起这份报告,一个好的开篇决定读者会不会把这份拿起的报告立刻放下去。
标题要求“新”求“亮”。我们常用的标题往往是“关于XX工作的调研报告”。说实话,现在的小伙伴们都很忙,每天有十几二十份的文件要看。这样的标题放在眼前,除非和自身工作特别相关,否则就像闻到大锅饭食堂的饭菜味道,知道要吃饭了,但就是不想吃。
解决方案有两个:
一个是使用疑问式的标题,点出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我们写《如何一天瘦身成功?》,就要比《关于减肥方法的探究》看起来性感得多。
另一个是使用主副标题式。主标题主要负责亮明观点、吸引眼球,副标题主要是严正说明调研内容。主副标题式标题应用广泛,兼具严肃性与灵活性,基本可以用在各类调研报告中。比如上面两个标题就可以结合一下《如何一天瘦身成功?——关于减肥方法的探究》,这样是不是面子里子都有了?
总结一下,调查研究是个苦活累活,若想完成得轻松一点、高效一点,我们可以抓住四个关键点:
一是精准定好主题,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问题上;
二是要提前准备访谈提纲,最大限度地在见面访谈中挖掘信息;
三是对收集来的原始资料要注重信息分类,分工给各组员进一步提高效率;
四是写好标题和开篇,尽量为调研报告增加一些吸引力,不要让“坏吆喝”浪费了“好酒香”。
最后,祝大家少掉头发,多办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