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换了新工作,我时常感觉很难受。
原因无他,就是新同事们习惯的交流方式令我神经紧绷,大家常常因为一些日常的工作中的琐事爆发冲突,在办公室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争执之声。
每次硬着头皮与同事交流时,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又会吵架,能量消耗极大。而且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比以前暴躁,控制不住脾气与他人呛声的次数越来越多,吵输了委屈,赢了自我厌弃。
正当进退为难之际,遇到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刚开始我期待能在书中学到一种有助于沟通平和、顺利进行的交流方式,读完后发现收获不仅如此。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是临床心理学博士,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创始人,2006年曾因促进人类和谐共处的突出成就获得和平之桥奖。非暴力沟通被联合国誉为全球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相关培训目前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
一、非暴力沟通是什么
语言是有力量的,即使没有使用极端的词汇,我们的语言仍然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伤害自己或是他人。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非暴力”在这里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依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谈话和聆听,能改善人际关系,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这种沟通方式在一些地区也被称为“爱的语言”。
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同时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二、非暴力沟通的作用
听到批评时,我们会条件反射地申辩、反击或回避。
冲突由此出现。
如果我们能按耐自己,不要急于反驳他人,而是专注地观察,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在洞悉彼此的感受及需要后,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这样将最大程度的避免暴力。
非暴力沟通,能帮助我们体会到他人言语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发现彼此之间的共通之处,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人性。
非暴力沟通,能帮助我们坦诚地与他人沟通,培养彼此的尊重、关注及了解,使人际关系变得平和、友善。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
非暴力沟通的使用,并不需要沟通的对象熟悉非暴力沟通,或对我们心存善意,只要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乐于互助,并动机单纯,那么他人也会感受到我们的善意,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
非暴力沟通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无论是自我对话、与人交谈还是小组讨论,无论是在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外交或商业谈判等任何情景的争论和冲突中,非暴力沟通都能使我们保持平静,心存善意,达到更好的沟通目的。
三.控制使用异化的沟通方式
异化的沟通方式是指会带来负面影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
异化的沟通方式主要有4种:
(一)道德评判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往往会基于自己的标准给他评判。
例如:同事更关心细节,那他就是个强迫症;我更在乎细节,那同事就是马大哈。
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但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二)进行比较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比较也是一种评判的形式。
和他人做比较,会蒙蔽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三)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
可是,人们在广泛地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
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提供的行动理由看起来往往来自于环境或他人,其实是在试图回避责任。
(四)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有时暗含威胁,如果他们不配合就会受到责罚。
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惯用的手段,然而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自己的期待生活。
四、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一)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我们需要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
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我们会倾向于听到评论尤其是批评,这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鼓励绝对化的批评,而主张要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的结果。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每周”“曾”等词语以及数据,在句子中通常表达的是观察结果,而“总是”、“从来”通常在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书中对应章节还有小练习,帮助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
(二)感受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我们要学会体会和表达感受。
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他们体会到的感受就像是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一样,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都能体察到细致的起伏;然而大多数人体会到的感受就像是哨子声那样单调。
现在人们通常倾向于压抑自身感受,鼓励服从权威(父母、上司、社会主流思想等),渐渐地我们更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却疏于表达自己。
事实上,诚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改善工作,还有助于解决冲突。
(三)需要
哪些需要、价值观或愿望导致我们产生那样的感受?我们需要追溯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别人的行为或言语可能会刺激我们,但那顶多只是导火索。
人们听到“不中听”的话,通常有4种选择:
● 责备自己
● 指责他人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其中往往暗含着期待,实际上间接地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
例如,一个人说 “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
只是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沟通的对象会条件反射地申辩或反击;我们将需求直接说出来时,他人采取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反而比较大。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做需要,关键在于他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遗憾的是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
(四)请求
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我们要学会请求帮助。
我们要学会在沟通过程中,清楚地表述希望他人做什么,并且最好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我们将自己的请求描述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候可能与他人的理解不太一致,这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就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旦他人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他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提醒我们,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但也有共通之处。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充分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促进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