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李家巷镇中学读书。
八十年代能去读高中的农村孩子不多。那时农村家庭已经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了,但大多数家庭想让子女去考初中中专,也是我们常说的跳出龙门——去吃公家饭了。我当时能去读高中也是与我的个性有关。还记得初三那年家里已经托人帮我办了病假证明,打算休学后再读一年初三,然后再考初中中专。我就是不同意,一定要凭自己真实本事去读书。但是英语成绩实在是太差了,好像是只考了十几分,县重点高中分数线不够,只能是去李家巷镇中学了。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物质生活还不是很丰富,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大多穿球鞋。还记得高一时我只有一双白帆布球鞋,每周六回家后,总是会去洗一下。不知从那里听来,用卫生纸包起来晾,球鞋会白一些,我也是照做,但洗的次数多了,球鞋也总是会泛黄。那时最担心的是阴雨天了,球鞋不会干,这时就会往鞋子里面灌米,多弄几次,也免强是可以穿的。
大概是高二下半学期,我穿过一双旅游鞋。鞋子是我哥十六岁生日时外公外婆送的礼物,哥的脚大,鞋子穿不了,就给我了。鞋的样子很时尚,但可能是仿制品,没穿几次鞋底就脱胶了。拿着鞋子到李家巷镇的补鞋铺,居然要两元钱才能补好。那时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加零花钱一般多是五元。由于鞋面还是很好的,就下了狠心补了,第二天就好了,跟新的一样,还是觉得很值当。这双鞋一般是周六回家时穿一下,平时就放在床底下,在学校时还是穿球鞋。大概是不到一个月,周六下课后又发现鞋底又脱胶了,并且比上次严重了很多,很是沮丧。后来从同学中听说,有一名同寝室的同学,穿着它去打篮球了,可惜了我的两元钱,我也只能把这双鞋扔了。
有一名同学,父亲是工人,有发劳保鞋,鞋子底很厚,鞋面都是牛皮,看到他穿着,很是羡慕。可能也是节省的缘故,他在学校基本上是只穿这双鞋。有一次体育课,一干米测试,他也是穿着这双鞋,一圈不到就他一个人跑在最后,很是吃力,后来回寝室,脱了鞋子,脚上多已经起泡了。
现在家中最多的是鞋子,各种类型,各种功能,最烦的就是整理鞋子,可能也是有一种情节永远在,很多鞋子其实已经很长时间不穿了,但始终留着,不肯丢弃。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