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出门回来:我觉得今晚好像要下雪。
我说:煮茶喝吧。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今天新到的木炭和橄榄炭,一切都刚好。
拿出老师寄来的风炉,取来陶壶,备好益阳黑茶和太姥山老白茶。
当然,首要的事情是,翻出《茶史》。找到屠隆的《茶》一篇,有专论煎茶,论述如下:
“试者先以水半注器中,次投茶入,然后沟注。视其茶汤相合,云脚渐开,乳花沟面。”
“善候汤者,必活火急扇,水面若若乳珠,其声若松涛,此正汤候也。”
木炭加入风炉,先用点火器点燃木炭,扇子扇,嘴巴吹,总觉得着不了,感觉这壶茶要喝上得要半夜了,过了几分钟分钟,在老爸的指点下,我又用点火器给木炭加了点火。在木炭上加了橄榄炭,继续扇,过了几分钟,见到火苗了,而且用扇子扇的时候,火苗很大。点火很重要,扇风也很重要。
依葫芦画瓢,先注水一半,待水温提一些之后,投茶,先黑茶,再白茶,大概黑茶3克,白茶2克。因时间较晚,投茶量不大。
我正拍着照片,结果,误了时机,壶内已是茶汤翻滚了, 也无法再“沟注”(虽然还不得其意,只做注水理解)了,赶紧将壶拿下静置出汤。汤色如中药汤,味也相近,苦。但并不是难喝,白茶的香气还能辨认地出。昨晚用酒精灯煮茶,香气基本没有,茶汤也是黑茶略胜。第一壶因为自己的不专注,错过了精彩。不过,连续打了几个嗝。
第二壶,认真听茶,听那声如松涛,看那乳珠渐出。出汤,汤色淡了许多,味道也淡了许多,感觉精华都在第一壶里了,前后对比鲜明。喝的时候有火的感觉,口腔里有,身体里也有,热到脚底。后来分析,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一壶是炉火最旺的时候,茶汤煎煮的时间也最短。
小宝喝了半杯茶汤,问她什么感觉:真好喝,温温的像爸爸,牛奶的味道。她描述了茶的温度和茶的味道。
第三壶,木炭近白,但扇子扇时,会变红,停了之后,火苗就上来了,很神奇。这壶茶煮的最慢,松涛声响了好久,才见沸腾。出茶汤,汤色又浓了,品一口,味道丰富了,第二壶若是清纯的少女,这一壶便是新婚的少妇。
余炭不舍丢弃,用不锈钢托盘,切入几片红枣,放在火上焙。香味慢慢飘起来,红枣切时很硬,烤了一会儿,外焦里嫩,吃到嘴里,香甜的很。
不禁感叹,这一味火真是美好啊。
老师后来发来评价:爸爸,像冬天里的一炉火,温暖全家;妈妈,是炉火上的一碗茶,滋润全家!小宝喝的都是精华,全是爱![拥抱][愉快]
记下,以为鞭策。
回京茶聚![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