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书,感觉非常好,引发了我写书评的冲动。这几天也发表了一些书评,多看书还是很容易触发思考的。
有时候觉得没什么可写,其实就是因为读的书太少了。杨绛在面对青年的提问时就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的问题是想的太多,而书看的太少。
我曾经也有这样的困境,好像环境和自己过不去,怎么总是写不出东西。其实是阅读积累不够,自然也就没什么可写。
当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时,不写出一点东西,你都觉得难受。钱钟书说自己是“书虫”,把图书馆的书都读了个遍,怎么会写不出文字来呢?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所以,当自己写不出文字来,你就应该知道,该读书了。
读书,是最好的营养品。
其次,就是心态问题。
自己想写但是又担心自己写不好,自己写的文字太垃圾了,有人会看吗,然后心里不断否定自己,精力全都耗在了否定自己上。哪里还写得好呢?
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管写什么,坐下来写就好。先写出文字再说。
很多作家都提到类似的经验,自己想的越多,往往越写不出东西。只有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到一定的字数,往往这样就达到了最初的写作目标。因为只有量变才会产生质变。
把时间耗费在毫无意义的纠结上,不如真正动笔写下一些文字。
大胆写,你就迈出了一大步。
坚持写,你就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