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有幸到上海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期工作坊。今天是培训的第一天,上午是陈静静博士的开幕演讲,她与我们分享了她与学习共同体的故事。接下来是郑艳红老师的主题演讲---学习共同体:为了深度学习的发生,以及芮萤主任的“低年段学生的学习力培养”。
下午我们则去了各自的会场。首先主持的老师让我们进行分组,彼此介绍自己,然后给自己的组命名设计图案,每位老师都在精心准备着,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老师们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对组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更便于接下来几天活动的开展。叶建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个过程叶老师侃侃而谈,他用荀子的一段话告诉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只有给他们深刻的体验他们才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经验最重要。
对于评价,叶老师的话让我产生了共鸣。在教学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我们常常会给予评价,有的时候老师说的语言也许学生并未听懂,这样评价就失去了意义,怎样合理地进行评价是值得老师们思考的问题。叶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还提到了“学习”,他将学习分为虚假学习,浅表学习和深度学习三类。课堂的最佳状态就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进入深度学习。而我们平时的课堂大都停留在浅表学习,老师们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点知识句型等反复操练,学生大多被动地在接受知识。
叶老师在做讲座时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上课,他说一位专家曾经这样点评一位老师的竞赛课:这是一堂很好的表演课。其实就是老师在走流程,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回答问题,配合老师。这样的课堂学生是无法深度学习的。我认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首先老师要肯放手,在设计课堂环节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
总之,都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参与进来,获得体验,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对于我来说仍然在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