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研读》
421:晋纪(四)

晋纪四(从289年开始,到298年结束,共计10年时间。)
289年夏四月,太庙建成,乙巳日举行祫祭,司马炎宣布天下大赦。
慕容廆派使者请求归降。五月,司马炎下诏封廆为鲜卑都督。廆以士大夫礼仪谒见何龛,用幅巾裹发,身着单衣。何龛陈列军兵接见他,廆这才改穿服戎衣进入。何龛进入后,有人询问其中缘故,廆回答说:“主人不以礼待客,客人为什么讲究礼仪呢!”何龛听到后非常惭愧,对他非常惊异尊敬。
这时鲜卑宇文氏、段氏正在强盛,多次出兵侵犯掳掠廆所部,廆用卑微的言辞奉送丰厚钱财侍奉。段国单于阶把女儿嫁给廆为下妻,生下皝(音huàng,晃)、仁、昭。廆因为辽东太过偏僻遥远,迁徙到黄河边的青山居住。
冬十月,朝廷恢复明堂以及南郊五帝神位。
十一月丙辰日,尚书令、济北成侯荀勖去世。荀勖有才华有主意,善于揣摩君主的意思,所以能多年一直受宠。他长久在中书府,专门管理机要事务。在升任尚书后非常惆怅。有人前来祝贺他升职,荀勖说:“夺了我的凤凰池,各位先生有什么可祝贺的呢!”
司马炎沉迷于声色,于是身体生病。杨骏忌惮汝南王司马亮,极力排挤他出京。甲申日,司马炎封司马亮为侍中、大司马、假黄钺、大都督、总督豫州各路军事,镇守许昌;转封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都督关中各路军事;封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都督荆州各路军事;封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都督扬、江两州各路军事;全都假节前往封国。封皇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封司马颖为成都王,封司马晏为吴王,封司马炽为豫章王,封司马演为代王,封皇孙司马遹为广陵王。又封淮南王司马允的儿子司马迪为汉王,封楚王司马玮的儿子司马仪为毘陵王,转封扶风王司马畅为顺阳王,封司马畅的弟弟司马歆为新野公。司马畅是司马骏的儿子。封琅琊王司马觐的弟弟司马澹为东武公,封司马繇为东安公。司马觐是司马伷的儿子。
当初,司马炎把自己的才人谢玖赏赐给太子,生下皇孙司马遹。宫中曾经在夜间失火,司马炎登楼观看。司马遹这年才五岁,他拉着司马炎的衣角进入暗中说:“夜间出现仓促事件,应当防备非常变故,不能让火光照见人主。”司马炎因此非常惊奇。
司马炎曾经对群臣说司马遹类似司马懿,所以天下人都归附仰慕。司马炎知道太子司马衷不成器,但是依仗司马遹具备聪明才干,所以没有生出废掉司马衷立其他人的想法。司马炎又使用王佑的计谋,让太子母亲的弟弟司马柬、司马玮、司马允分别镇守要害之处。又担心杨氏逼迫,又封王佑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军。司马炎为皇孙司马遹选择辅佐班子时,因为散骑常侍刘寔清廉高洁,封他为司马遹的师傅。
司马寔认为当时的风气喜欢趋炎附势,缺少廉洁谦让,曾经著成《崇让论》,想要让初次被授予官职、递交谢表的人,必须是能够推举、谦让贤能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让其通过。如果有空缺职位,就要挑选平时为人谦让最多的人担任。他认为:“如果人本性中存在争斗之心,就会诋毁超过自己的人;如果人本性中存在谦让之德,就会争相举荐超越自己的人才。因此当社会风气趋向于争斗时,就难以分辨人才高下;当社会风气崇尚谦让时,贤能才智之士自然会脱颖而出。现今这个时代,如果能隐退修身、秉持谦让,这样的人便会日益增多。等到谦让之风盛行时,即使想安守贫贱、不涉及仕途,也难以做到了。如果刻意奔走钻营,以求得他人谦让,无异于想进反退的荒唐举动。”
淮南国国相刘颂上书说:“陛下用法律禁止宽松放纵,但这种局面是多年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目的,这确实需要合适的时机。不过在矫正时弊时,应当逐渐做到清静肃穆,这就像驾船渡河,即不能迅速对着激流迅速转向,只能够逐渐改变方向,然后才能渡过。自从泰始年到现在,将近三十年了,各项事业并没有比过去兴旺发达,凭借陛下明圣,仍然没有纠正衰落时代的敝端,想要把当初的兴盛,流传给后世,不也非常值得忧虑吗!那时再导致出现大业不安定,其忧虑的责备只有在陛下了。臣认为关于社稷的大计,莫过于封建亲近贤良。但如果审时度势,让各诸侯能够遵循大义而动,其力量足以维持京邑;如果他们包藏祸心,其势力不足以独自有所作为。这样的事情把握非常艰难,陛下应当与通晓古今的贤士,共同深入筹划。周朝封建诸侯,有罪的诛杀流放,爵位传承不受影响;汉朝封建诸侯,有罪或者没有子嗣的,封国随后废除。现在应当革除汉朝弊端,借鉴周朝做法,那样地方稳固,中央政权自然安稳。天下之大,事物纷繁复杂,君主数量稀少,恰好像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因此,圣明的君主推行教化,让自己能抓住根本,把事务交给下属去办理。这并非是厌恶辛勤劳作贪图安逸享乐,确实是国家体制决定了应当这样。事情在初始阶段去评判其好与不好,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等到事情发展已经能显现出成功的迹象时,再去评判功劳与过失,就非常容易了。现在陛下经常在事情起始时精心谋划,却在事情结束时忽视对结果审视,这就是治理成效不能尽善尽美的原因。如果君主真能以平和简易的心态把握根本,在事情成功或失败后考察功劳与过失,那么下属官员们就无法逃避奖赏与惩处了。古代六卿职责划分清晰,各自履行其职能,其中冢宰负责统领百官及各类事务。秦、汉以来,九卿掌管国事,丞相牵头抓总,现在由尚书作出决断,各卿相只是遵守执行,相比于古代制度来说,尚书的权力太重了。可以把众多事务交给各官署处理,让他们有专门负责一方面的权力。尚书只需总揽大局,其职责如同丞相一般,年终时考核政绩、查阅簿册,实施奖惩即可。现在却动辄接受现成决定,如果上级决策失误,便无法把责任归咎于下属;等到年终时,既无法在政绩上有所作为,也难以明确责任归属。人的本性中,难免会出现细微过失和荒谬言行,如果全部依赖刑法来纠正,那么朝廷与民间都将无人能安身立命。近年来,负责监察的官员大多不关注重大事务,只紧盯着细微的过失,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畏惧躲避豪强,又担心荒废职责,所以很谨慎地把法令制定得更加严密,以搜寻微小的过错,导致奏报弹劾的文书接连不断。表面上,他们是在为公事尽职,实际上扰乱了法度。因此,圣明的君主对那些琐碎细小的公事并不感兴趣,肯定只关注那些揭发凶恶、奸诈之事的奏报。这就是如此一来,危害国家政事的奸邪之人自然会被擒获。创立基业的功勋,在于制定教化政令制度,使遗留下来的风尚能让后人心中有所寄托;遗留下来的功业能辅助年幼软弱的后人。后代能够凭借前代制定的法规,即使是昏庸的人,仍然能作出明智的决断;即使是蠢笨无知的人,也像有才智的人,使得后人能得到帮助。至于那些修饰官署的各种劳役,通常是因为过分奢侈造成,这种事情不用担心不能发动,即使到了将来,也不需要陛下下诏令也能完成。现在的问题在于,对于不着急办的事情抓得很紧很勤,却损害了根本,臣私下里认为有点过分了。”
司马炎对其建议一概不用。
司马炎下诏封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刘渊轻财喜欢施舍,倾心接物,很多五部豪杰和幽冀等名儒都前往归附。
奚轲男女十万口前来归降。

黄其军
作于2025年10月30日(古历乙巳年九月初十)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