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一个老教授遗孀家里。
进门就看到满地的书,书房和另一个房间也是,全堆在地上。
教授在两年前93岁高寿离开。家里书房就没有人动过。而如今,阿姨也近90岁了,身体日渐虚弱,得了癌症,保守治疗。眼看着一脚已经踏在死门关边缘,她不得不考虑把书房里的书清理了。
家属怕书里藏有什么,一本本翻过,然后放在地上。
老人说,老伴走了,剩下这些书籍资料,家里孩子没有人接替这个专业研究,他们要了也没有用,希望能捐给图书馆,让别人能用上。
看着这些书籍,脑海里可以感受到,这些教授当年认真的态度。为了课题研究,时常到书店寻找书籍,从微薄的工资抽出几张票子买书,提着书回来的满足感。在灯下做课题研究,一笔一划通宵达旦,完成一个个课题,出一本本专业图书。
他们的手稿还在,字迹潦草已经有点模糊,圈来划去。那个年代的好一部分人不会用电脑,以前也没有电脑,基本是手写的。
我每去一家收书,心理很沉重。在我们花了一个上午挑书打捆的时候,也来了几个收废旧的人,他们对好的书一元一本,其余称斤。我们离开后,剩下的那些资料和图书就将作为废纸处理了。
我们图书馆馆舍有限,人员也有限,不可能把单位所有教授的书房整个搬到馆里,只能说遗憾。我跟她推荐公共图书馆,让她联系一下,看有接收手稿之类的吗?
曾经到过一家,夫妻俩都小有成就,包括她们以前的一些接待及工作照片非常有留存价值,她把原件都捐给博物馆了,而博物馆翻拍了一份还给她,她说留给子女。
她说了一句悲凉的话,也不懂孩子还要不要。她的女儿早于她走了,儿子出国了,关系也不好。下一代也不懂怎样了。
这让我也很伤感。我有时也会看着家里的书籍、花花草草及瓶瓶罐罐,也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也许我们离开了,这些东西也就不存在了,花草干枯、瓶罐打碎、书籍废纸……不敢想象。
我以前一个同事,就住在办公楼旁边的宿舍,她的花花草草种在阳台生机勃勃。我上班经过楼下时喜欢望一望,赏心悦目。后来她癌症走了,我再看,全是空盆和干枯的枝条,看着很难受。再后来,楼房也旧改推平了。如今,高楼拔地起,是新一代的了。
“斯人已去犹忆影,海棠花开魂依旧”,好在这些老教授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供后人所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