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与你竟是那么曲折
小时候我属于很乖很乖的那种小孩,除了有时候会抵触干活,身体劳动比较少,所以父母很不喜欢我这种不好吃也不好动的性性格。因为有对比,觉得比起其他堂哥们来,我真的太懒了。父母也是没办法,打也没用,别人说我是父母宠出来的坏习惯,可是我从来就没感觉我有被惯着,姐姐们没有说帮弟弟做啥,而只是做完自己分内之事,父母安排的事都是轮着来,没做或者没做完一样打。或许我是局中人并不能看出什么差别待遇。不过对于我这个唯一的儿子,他俩也是真的舍得打舍得骂,他们没什么大学问,心里只知道,打也不是好法子,但是他们知道打过的孩子会收敛性子,不会太乱来。虽然打孩子成为常态,虽然经常说要挑断我的懒筋,虽然会说怎么会生下你这种儿子,可是真到了我很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他们还是愿意给我的。
我小时候特不喜欢求人,只因为我不会说出口,也怕自己说出口让他们为难,落得自己啥也没有啥也不是。我们村有个村府有个小厅子给老年人打牌的,每天很多孩子放学回家就会去找他的爷爷奶奶要点零钱买东西,比如买点葵花籽,辣皮,棒筒,济公丹等等,有时候一毛两毛就够了。(有个有意思的,他们老年人玩一桩大概就以毛为计算单位的,等我长大后,人民币贬值了,他们这个“小市场”还是以毛为单位,十几年没变过)放学后那个老年打牌厅是最热闹的,挤满了学生都在跟他们的爷爷奶奶要钱呢,但我从小就没有向爷爷奶奶要零花钱的习惯,一来可能我不怎么喜欢吃零食,不过我还是非常中意吃辣皮的。二来我觉得钱来之不易,不能乱花。所以其他小朋友的爷爷奶奶都在我爷爷奶奶面前夸我懂事。虽然我节俭,但是我还没有遇到一个特别想要的东西。
直到那次跟母亲去县城喝喜酒,我碰到了我追了几条街才得到的东西。
那是我读二年级的时候,还在放暑假,我们一家被亲戚邀请去喝喜酒,应该是乔迁之喜。小时候喜欢去蹭喝喜酒,喜欢跟着长辈们出县城,以前老家离县城很远,有近50公里,可能现在不觉得什么远的,但是以前交通不发达,出县城的车子也少,那时候还是以摩托车为主,要是摩托车骑个几十公里就算司机不累,搭车的也累。除了喜欢去相对大的城市看看,喝喜酒也是可以吃上山珍海味大鱼大肉还能顺带领个红包,这多美啊。那时喝喜酒的红包很小,也就一两块,最多不超过五块,不过已经很好了,想想能一块钱能买十杯葵花籽,十包济公丹也很不错了。为什么孩子喜欢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跟吃玩。
那天起的早,村里一起被邀请的人搭上车就风风火火的出县城了。到县城后,因为时间还早,先去主人家问候下,酒席是定在酒店,所以我们趁时间早,母亲跟其他人就相约去街上逛逛,顺带看看有什么东西要买的。我当时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就跟去了,因为还小自己呆是不可能的。到了街上我也只是看着这些街景没有丝毫的兴趣,也不知道跟着他们走了多久,直到我被一群可爱的七个小兄弟个吸引了。对的!是的!是他们!我心怀已久的七个兄弟们,看着他们站在莲花瓣上,个个斗志昂扬,又那么可爱。我瞬间心动了,我要得到他们七个。我不是第一次见到他们七个了,也不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个七兄弟为了降妖除怪,为了救爷爷,而历经千辛,一次次被抓,死了爷爷,死了朋友,最后终于把妖精给消灭了。对,这就是《葫芦兄弟》。
我之所以看到这DVD片子这么有触动,是因为,我还没看完葫芦兄弟,那时我们村里的电视只有十个台,而那时央视动画城没有放过葫芦兄弟,其他卫星电视也没有,为什么我会知道这部动画片,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我班的小伙伴玩,他妹妹在看葫芦兄弟的彩色漫画书。我看了一下,发现很多意思,就借来看了一下,发现我入迷了,我一下子把他全部借了,可惜只有三本,一本一个葫芦娃,只看到三娃被抓了就没了,我问他还有没有,他说没了,只买了这三本。直到现在我都很奇怪,为啥这位兄弟买书不买全套,看一半心不痒不难受吗?
当我再次看到熟悉的葫芦娃身影的时候我会无动于衷吗,我会抑制住我内心的心动吗?我傻傻地看着葫芦娃盒子,足足看了有一两分钟,母亲似乎没有注意到,她还跟别人讲着话。老板果然是生意人,他察觉到我很喜欢这部片子,说:小朋友,这部葫芦兄弟非常好看的,现在小朋友们基本都看过这部片子的,我这里有六套,全集,一共30块。便宜不贵,要不你买回去看看,这片子看了还想看的。然后母亲似乎听到了老板的话,看着我的小表情,就问我,想买吗?我第一反应就是,30块的东西很贵了,要不不买了,母亲赚钱不容易,我也不是非得买。可是我太想知道后面的剧情了,葫芦娃的爷爷被抓走了,大娃二娃三娃都被抓了,后面还有四个葫芦娃救没救到他们的哥哥跟爷爷?然而想着想着我却默默地低下头没有说话,旁边的亲戚看了时间说时间不早了,得赶回去了。
母亲没有再问了,对着我说,我们现在得回去了,走吧。母亲牵着我的手,我不时地回头看着葫芦兄弟渐行渐远,直到转角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