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在度盘躺了很久,没有看的一部分原因是我觉得可能会戳中我的痛点,而我不想哭。
之前断断续续知道有所谓"父亲暴打女儿","被逼吃狗肉"的情节。即将看到这两个情节的时候我下意识把音量调低,手机放远,然后静静等待情节发展。但是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 哦,还好嘛!我想这才是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吧。
我觉得自己算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童年印象不深,但是没什么风浪。唯独青春期比较坎坷。叛逆期过去,一切重归细琐平静。成长还不就是这样。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也许我可以拥有不一样的成长,我觉得很多人也没有意识到。而现在,到了无法重返青春的年岁,我好像已经懒得思索这种可能性。
影片中的爸爸并不蛮横,后妈也不恶毒,表姐也没有因为小男友移情别恋而跟李玩撕逼,弟弟也相当可爱。一切都是我可以想象得到的正常家庭的样子,是很多跟我一样年岁的人成长的地方的样子。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号入座也毫无违和感,唯一有违和感的是李玩。李玩不是我们,李玩是被剥开的人。被逼着成长,偷偷地哭,对喜欢食言且善变的大人由愤怒到无可奈何,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不自觉的。所以看到这样一个自己被电影一层层剥开,仿佛是灵魂看着曾经寄宿的肉身。
成年以后的人,不应该再以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受挫的理由。但是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无法逃离"家"的魔爪。
中国式家庭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好是好,放在现在却是没有代表性的。我熟悉的是《狗十三》式的家庭。有爱,有恨,有牵绊,有愤怒,有无奈,有妥协和痛苦。我不知道影片被禁的原因,但是有这样的影片是好事,让我看到被剥开的自己。面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残忍,至少让自己不再浑浑噩噩,也为下一代提供另一种成长的可能。也许是因为审查的原因,总觉得曹保平导演在影片中对家庭矛盾的表现十分克制,其实这也呼应了影片的主题,"克制"换句话说就是压抑。电影中每一个人都在压抑情感,父亲压抑着生活的痛苦,爷爷奶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孙子孙女,李玩压抑着自己的愤怒,迷惘和悲伤,小男友压抑着爱情,只有一岁的弟弟想哭就哭,然而就连他,也要在轮滑教练的"逼迫"下初尝疼痛和失败。
我们啊,什么时候能不压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