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圣人,一生都在修炼静气。
《荀子》认为,“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意谓要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礼记》中,“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思想,发展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可以修养身心,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做人品质和审美追求。
心浮气躁,难成大事,对结果越急,就会手忙脚乱,越乱,就会越慢。所谓欲速则不达。戒骄戒躁,沉得住气,慢一点,才能不断调整方向;稳一点,才有机会走的更远。俗话说:心浮气躁者,一事无成!沉得住气者,百福自来。
人活在世,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唯有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才能登高致远,成就自己,赢得未来。
沉得住气,是一种眼光,一种追求,一种气度。沉得住气,是一种修养
情感是洪流,理智是防堤。感情冲动时,用理智控制它。沉着,可以抵御急躁和焦灼;冷静,可以控制冲动和莽撞。
苏洵说,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遇事沉得住气,是一种生命的态度。
沉得住气,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无上的修养。沉着淡定,是大智慧大格局。
有幅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说的是,古今圣贤都具大气度,遇重大事件时,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裕如。
欧阳修说:“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意思是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
沉着淡定,是一种大智慧,更是一种大格局。
它能让人在狂风巨浪中扬帆远航,在险恶混战中笑傲江湖。
它能让人不拘于眼前的利益得失,在纵横捭阖中收放自如。
人,需要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成事才能致远。
平心需要修炼,静气需要涵养。涵养静气的过程,就是在追求一种平衡,营造一种和谐,积蓄一种底蕴,成就一种境界。
沉着冷静,淡定从容,是我们立身做人的强大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