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整整24岁了,然后23岁最后一天我过得一点都不开心。果真是希望越多,失望也越深。假如一开始就准备好自己一个人过这一天,也不会觉得如此孤独。
还记得去年的生日,自己下厨做菜,有姐姐、闺蜜、男朋友,还有爸妈,人虽不多却很欢乐。
今年的生日却满是孤寂,尽管闺蜜的祝福依旧,有妈妈、朋友一起庆生,但却丝毫没有了生日的气氛。
没有亲自下厨的喜悦,外面的自助餐吃起来那么没有感觉;恢复单身狗的身份,相处5年的男朋友成了远在异国的好朋友;姐姐还是最亲的姐姐,却也成了别人家的媳妇儿;爸爸依旧不爱回家,而且已经成了早出晚归,一天见不到五分钟的那个他。
我想自己是真的傻,明知道不可能,却还是会幻想。
一周前,爸爸说:你想要什么,看好了我给你买。那一刻真的满满的感动,这也许是我收到爸爸送的第一份生日礼物吧。
很开心他兑现了,在妈妈的陪伴下,我买到了两件衣服,我把它们当作爸妈给我的生日礼物。
两天前,跟爸妈商量生日要怎么过,吃什么,好不容易有了结论。我甚至妥协了晚上去外路边摊吃拉面,只因为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吃顿饭。
但结果却是爸爸爽约了,他的朋友永远比陪我更重要。
我不是生来就喜欢一个人,也不是永远都那么坚强勇敢,更不喜欢一个人承受一切。我怯懦,渴望陪伴,希望被倾听,我讨厌失信。
但是,我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独来独往,不懂亲近,不愿诉说。背负着很多情绪,带着很多别人看来不可理解的偏执,装作不在乎的样子,打理好自己的一切。
也许在别人眼里,我自立自强,学习生活不用爸妈操心,不需要家里负担生活费和学费。
在我自己眼里,凭一己之力确实也可以过得很好。我一个人看书学习,一个人吃饭运动,一个人看老旧电影,多一个人反而成了牵绊。
家对于我而言真的只是个更加舒服的房子,冬暖夏凉,食宿自由。亲情、陪伴它们不知躲到了哪里,似乎离我有点远。我的印象中很少有爸妈的陪伴,对爸妈也从没有依恋。
我不想成家,也不喜欢孩子。因为我虽然害怕孤单,但我更怕吵吵闹闹或冷冷清清。一个人的孤单情有可原,一家人的孤单恐怖至极。我不敢保证自己能让孩子快乐幸福地长大,谈到自己的爸妈一脸幸福和骄傲。担心TA像我一样没有陪伴地长大,像我一样冷漠自私。
家,不是华丽或者简陋的房子,而且用爱情、亲情和陪伴堆砌起来的情感载体,是人一生心里最温暖的港湾,是那个有了委屈和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地方。
亲人,不是户口本上的几页纸、几个名字,他们是有感情的人,他们付出了辛苦、陪伴和关爱,有他们在就安全。
亲情,不是我给你钱供你吃穿住行,在家庭里钱能办到的事情都是保姆和护工的工作,那应该是内心最真挚的感情,永远不能被挤掉的感情。
一个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时间大多超不过30年,算算见面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为何就要弃家庭于不顾,假如等到失去后再弥补,一切都已经回不到从前。
头脑混乱,含着眼泪,乱写一通,只想说我是真的不快乐。
愿你们都能和家人多一分陪伴,多一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