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初三的第三个星期了,略感长进,收获颇多。
前几天还饶有兴致地考了一次数学,本以为能一战成名,却起到了反效果——让我有点对数学感到敬畏了。 “哒哒哒”,庄老师缓慢走进教室,我满怀期待地看着他臂膀夹着的卷子,正祈祷着点到的前几个名字中能有我的大名。“一…二……三……”老师接连喊了二十多个同学还没有叫到我,我紧张万分。“XXX95”,“XXX90”,终于,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我缓慢起身,头低到尽可能低的地步,目光随着地板上清晰的切割线走到讲台旁,只听老师到“XXX,是吧”,我仿佛听出了言外之意,随着几个人的集聚目光,吃力地回到座位上。
我立即把卷子压在课本下,连看一下错题的勇气都没有,便跟随老师思路去观赏昨夜自己打下的一片江山。恍恍惚惚的,转眼间便下了课。我的座位上仿佛沾了胶水一般封锁我的行动。多数同学陆陆续续教了自己的订正,只有像我一样的少数人进退两难。进吧,刚刚好像还没听太懂,周围同学都很陌生,询问他们害怕丢面子;退吧,这样我奔跑就不能赶齐众人的脚步了。心中颇踌躇许久,最终,我拍了下旁边有说有笑的同学,怯生生地用手指划着一道题目,他寻思不久便交给我方法,真是一点即通,笔走如飞。写完后我轻声想他道谢,大大咧咧他仿佛没有在意。此刻我心中暖极了。
中间隔了半天我没敢交订正,“到现在,还有几个人试卷没有教啊。上课时庄老师脱口而出。“算了吧,熬不过头的,还是正经面对自己的错误吧”我扭扭捏捏地走到老师办公室前,呆楞楞地看着门把手,“反正来都来了,进去吧。”我拽着门把走了进去,老师正在为同学批改作业,我把卷子递给老师,抓住时机询问了题目,他开始耐心地为我讲解,我也应和着,遇到瓶颈后,我思考好久,老师随后又问“还懂吗?”我似懂非懂地摇头,老师再次耐心地为我一步一步讲解,最终我恍然大悟,我随后离开了。
但其实我还有一半题没解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是傍晚时分,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去了。而我还在不止的寻找那翻乱的已无踪影的试卷,即使是同学的深切问候我也当成微风拂面,这真是太差劲了。在傍晚回家的路上,我思考了许久,原来请教他人非但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往往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回到家后,我又再次请教了庄老师,他当时还没回家,只是温和地回了一句“等会我写给你啊”此刻我心里暖暖的。等到最后老师写给我时,还刻意地问我能否看得。原来这里是这样处理的,到现在我还对那题目记忆犹新。我谢过了庄老师,他淡淡说了句“客气了。”直到睡前我也难忘老师今天的教导。
这一天,我懂得了如何有求于人,以及应该放下所谓的面子去向他人请教,同时,我们更不能忘记他人的关心与问候,尊重他人的前提是及时应答。
这一天,我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