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敲下这行字的时候,恰逢2017年高考第一天,那些为高考奋斗的背后故事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各大社交网络,一个个“高三陪读母亲”的身影也渐渐涌现,在学子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昂时刻,“陪读妈妈”成了高考季最鲜活的“代言”。
以爱的名义为你煲汤,以爱的名义伴你成长,以爱的名义予你自由。父母之爱,爱得深沉。然“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怎样掌握好爱的“火候”,是为人父母穷极一生所要钻研的课题。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为人父母,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即使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也要拼尽全力打造出一个像模像样的金汤匙来,这样沉重的爱,往往会颠覆孩子本就不成熟的心灵对这个世界正确的认知,甚至会有削弱与反弹的效果。
随着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其中最大的受众群体当属青少年了,他们对于高端产品的追捧热度始终不减,使得许多并不富裕的家庭叫苦不迭,一些父母在重视孩子感受维护其自尊的过程当中将“溺爱”诠释的淋漓尽致。
腾讯上的一组新闻引起了我的重视。父亲工地月入2000,却给儿子购买7000多元的苹果手机,孩子捧着手机开怀大笑,父亲愁眉苦脸的组图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还有一组图片是这样的,一位满身油污农民工打扮的父亲,稍显局促地坐在熙攘明亮的肯德基店内,桌子对面是吃得正酣穿着干净校服的两姐妹,桌子上的琳琅满目没有触动这位父亲半分,看着一双女儿的眼里也并没有过多的喜悦与期盼。
很显然,这两位父亲认为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人格与精神教育前提下,“面子”才是一等一的重要,不得不说这是人格教育的缺失,我们在拼命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是不是也顺便关注一下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呢?我们在为孩子打造“金汤匙”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考虑可能因为家长的用力过猛,导致孩子丧失了相当一部分自我分析、自我建设、自我成长的能力,成为了不折不扣无限索取的“米虫”。
是不是该考虑一下,我砸金砸银地培养孩子怎么就培养出一个不懂回报、甚至无所回报的“白眼狼”呢?所以,不要以爱的名义,让孩子“溺死”在你无休止的放纵里。
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对课外辅导以及特长培养近乎达到了野蛮、狂热的程度,他们带着孩子奔走在不同的课堂,不管你愿不愿意,他都拿着一沓沓钞票告诉孩子“学习从来就不快乐,唯有坚持才是赢家”。
你砸下的每一分血汗,都是阻隔孩子快乐的围墙,从来都是一厢情愿的善意培养,你给的爱太沉重,沉重到孩子们不忍心反抗。
记得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参加一个闯关游戏,开心得不成样子,结果到了最后关头,他却跪在水里哇哇大哭起来,主持人上前询问是不是闯关失败太伤心了,他的回答却让人啼笑皆非,他闭着眼睛夸张的哭着,嘴里念念有词:“我不想去上补习班”。
这是多少孩子的心声,这该是有多压抑和无奈,才想对着镜头发泄心中的委屈,课业本就繁重,还要占用仅有的不多业余时间进行无休止的补习,不崩溃才怪。家长朋友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加注在孩子身上的期盼越多,孩子们丧失的快乐也就越多,童年只有一次,哭天抢地的发泄也就只有不谙世事的时候才能被原谅,剩下的都交给了被拖着前进的无奈和家长义无反顾的爱的枷锁。
这年头家长难当是真的,我们要考虑怎样才能忍住诱惑不随波逐流,给予孩子真正的快乐和寻找让孩子热爱学习、成功成才的正确方法,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小心呵护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可以说在与孩子沟通、对话、斗智斗勇的过程当中,许多家长都感觉如履薄冰。
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哪怕三头六臂都感觉不够用,但也有这样的家长,他们策马扬鞭,以最少的投入鞭策孩子成长,这也是最不可取的。
他们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玩着游戏,看着电视,打着麻将,却不曾抽出时间给予更多的陪伴;他们对书本一知半解,却牢骚孩子功课不努力,嘴里任性地讲着“令行禁止”,自己却频频踏着雷区,这种典型的“州官放火”式的教育实属孩子的悲哀。
以爱的名义,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认可和陪伴,尽力地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丰富自己的内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和孩子一起成为期待雨露滋润的小树,而不是以园丁的姿态俯视,最平等的爱,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