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自古红颜多薄命,自古佳人多苦难。

李清照算是一个这样的才女佳人。

她才华横溢,性格豪爽,敏锐感性,喝酒赌博,既有女性的温柔,又有男人的豪迈。

作为一个词人,她的一生充满着鲜花和掌声,也充斥着苦难和凄凉。

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婚姻有过甜蜜和微笑,却也摆脱不了孤寂的折磨。

幸好,这一生,她都有诗词作伴,从少女到青年,再到暮年,纵然光阴磨了年华,诗词却从未负她而去。

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一、鲜花和掌声,很早就来了。

李清照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好孩子。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生,是苏轼的学生,后四学士之一。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

家里藏书万卷,文学氛围浓厚,李清照并未辜负这优秀的家庭环境。

她饱读诗书,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小便有诗名在外,还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性格豪迈,喝酒,游玩,赌博……她根本不受性别的约束。

如此,她的创作热情一直高涨,创作的灵感源源不断。

少年时期,她便写出了那首著名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瞬间轰动了汴京城。“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青梅初熟时,李清照有了少女怀春之梦。

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写尽了初尝爱情的羞涩。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欢快荡漾的少女,从秋千下来,人乏了,不想动弹。哪知却来了陌生的新客,急得她来不及穿鞋,任凭头发松散,赶紧回避。

许是那客人是青年俊秀,少女想看又不敢看,不看又舍不得,只好躲在门后,假装嗅着青梅。

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李清照的才情,很快传入了赵明诚的耳朵里。

从此,赵明诚便开始了他的相思之梦。

2

赵明诚同样家境优厚。

父亲赵挺之时为朝廷重臣,赵明诚跟随父亲在汴京生活。

元宵佳节,他在花灯之下与李清照相识。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传说赵明诚回去之后,便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他朗诵了一首诗,醒来后却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父亲听后,瞬间明白了赵明诚的心意:

“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

那不就是李清照嘛。

二、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1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是中国历史文化里的一段佳话。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18岁的李清照,与时年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

当时赵明诚还在太学读书,只能初一、十五才能回家与李清照团聚。

每次回家前,赵明诚都会先到当铺拿衣物典换些钱,到相国寺市场买回两人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回家后与李清照共同玩味。

赵明诚不在家的日子,李清照就看书,写诗词,整理他们搜藏的物件。

两人琴瑟和鸣,生活虽然清贫,但日子却过得十分高雅。

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慕和思念便愈发浓烈。

就在那年重阳节,赵明诚无法归家,李清照便写了首思念的词寄给他。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又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个人的白天总是那么漫长,夜也是如此的孤独寂寞。丈夫在时,闺房好不热闹欢乐,他不在时,玉枕孤眠,秋日的凉,更是让心也变得寒冷了。

独自一人在东篱喝酒赏菊,却知音不在,遗憾让人索然无味,便起身匆匆回闺房。

哪知晚来风急,帘幕飘翻,更是阵阵寒意裹身。顿生人不如菊之感。

赵明诚收到词之后,佩服之心无以复加。自己的妻子如此有才华,惹得他比试之心骤起。

传说他三天三夜未眠,苦苦思索创作,作词阙无数,终未有超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好句。

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2

才子和佳人的结合历来都会获赞无数,就连老天也会嫉妒。

赵明诚自幼喜欢金石,与李清照成婚后,他对金石的兴趣有增无减,反而更加痴迷。

李清照的才识正好契合他的志向,两人默契相投,共研学问。

然而正当琴瑟和鸣,恩爱无限之时,

李清照父亲遭遇党争,被发回原籍,汴京也无她立锥之地,她只能暂时与赵明诚分开。

在那段只能思念不能相见的日子里,李清照又写下了经典的《一剪梅》: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无处排遣的相思,幸好有诗词,可以尽诉衷肠。

然而世事风云变幻,之后的5年里,蔡京罢相又复相,赵家也跟着浮沉。

当蔡京罢相时,李清照得以回到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然而不到一年,蔡京复位,赵家被罢,公公去世,官位被削。京城再无他们容身之地。

李清照便跟着赵明诚回到青州生活。

3

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寄。

在青州的十年日子里,虽然李清照和赵明诚失去昔日在汴京的优裕,

但却得以朝朝暮暮,享受乡里生活的平静与安宁。

两人喝茶、弹琴、读书、品酒、打马,怡然自得。

他们相互支持,一起钻研古籍;也节衣缩食,搜求石刻,撰写《金石录》。

那段时期,是他们婚姻中少有的和美时光。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作了详尽叙述: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4

真正的苦难是从国破开始的。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崩溃,南宋伊始。

次年三月,赵明诚母亲去世,他独自回江宁奔丧。

之后北方局势越发紧张,李清照便开始着手南下逃亡。

大量的金石文物,无法带走,只好锁在了青州的10间屋子里。

然而青州兵乱,这些文物都毁于战火之中。

李清照随身携带了15车精心挑选的书籍器物,穿越火线之后来到了赵明诚任职的江宁。

1129年二月,江宁沦陷,赵明诚罢城而逃。

当扁舟经过乌江,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时,

李清照有感而发,作诗一首: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知道此刻,站在身后的赵明诚内心做何感想。

半年之后,赵明诚病死于前往湖州上任的途中。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国破,家亡。

李清照开始了独自一人颠沛流离的岁月。

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三 、往后余生,风雪无你,春花无你,什么都没有你……

1

没有了赵明诚,也没有孩子。只有那几车文物古籍。李清照彻底变成了一个孤独的人。

颠沛流离之中,连那些文物也逐渐失散了。

残破的国家,居无定所,失去亲人和挚爱,人生的苦一瞬间全部都凝聚在了李清照的心头。

无法排遣的愁闷,最终化成了一首词: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再多的愁,生活还得继续。

1130春天,李清照在海上漂泊,历尽风涛雨浪之险。

在朦胧不清的晨雾中,她仿佛在梦游一般,于是写下了那首奇妙的,富有梦幻色彩的词: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晨雾蒙蒙,连天帝都善意问我要归向何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她渴望那风不要停息,将她乘坐的一叶轻舟,吹到蓬莱三仙岛。

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2

旧时天气旧时衣,人却不似旧家时。

1132年,李清照来到了杭州。

途中文物散失殆尽给她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也带给她无情的折磨。

身心俱疲,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改嫁给了张汝舟。

不料张汝舟只是个伪君子,他得财不成便成了暴夫。

李清照很快认清他的真面目,哪怕坐牢三年也要告发张汝舟离婚。

从这短暂的,错误的婚姻中摆脱出来,李清照更是怀念曾经与赵明诚琴瑟和鸣的日子。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半夜凉醒,发现却是眼泪湿透了枕头。

罗衣上的翠线缝的莲蓬小了,金线缝成的莲叶也稀疏了。

天气如旧时,罗衣是旧时衣,但人的心,却不再如从前了。

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3

孤独前行,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生活一再不如意,李清照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反而更加高涨。

她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放眼国家大事之上,并且继续撰写《金石录后序》。

《金石录》是赵明诚最宝贵的遗作,是他毕生精力投放的爱好。

虽然斯人已去,但志趣未酬。

李清照只能孤独前行。

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

之后她又花了几年时间,仔细校勘整理赵明诚的《金石录》,

最终于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此录献给了朝廷。

这本《金石录》记载了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自此,赵明诚的心愿,了却了。

夫妻一场,李清照总算是不负所托,虽阴阳相隔,他总算是可以含笑九泉了。

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往后的十年,李清照只有诗词作伴。

春去秋来,梧桐叶落,带给她的都是无尽的寂寞。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落雨了,窗外芭蕉滴答到了三更。

李清照:我和赵明诚的这一辈子,我都写进了诗词里

1155年,73岁的李清照怀着对亲人的绵绵思念,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

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843评论 6 50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53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187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64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89评论 6 39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31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16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45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67评论 1 31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81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54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58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68评论 3 32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92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42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97评论 2 3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54评论 2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