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给走在人生低谷的人一份暖心的鼓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完成了心灵的救赎,叫人重拾信心。有些人酷爱喝心灵鸡汤,任何在网上看到的鸡汤都要一饮而尽,而且时不时还要自己熬汤给自己喝,深夜发一条动态配一张图,徒留自己孤单在湖面成双。A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听说成功人士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于是每天早起贪黑,终于累垮了,于是得出自己没有成功能力的结论。后来他又听说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努力奋斗,平凡是福,于是他又开始懈怠。终于,在混了两个月日子之后,他挂科了,也开始迷茫了。说好了平凡是福,怎么一点也没有幸福感?背后的原因就是他喝的鸡汤“有毒”。
人就是一种喜欢接受鼓励的生物,尤其是在落寞之时。鸡汤的存在是我们很多人生存的原动力之一。
这是一个鸡汤盛行的时代,于是铺天盖地的鸡汤就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不是所有的熬汤人都会用真的鸡肉来熬汤,这就好比不良商家为了提香,使用有毒害的原材料。在言论自由的时代,心灵鸡汤的制作过程更难把控,有时候熬汤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下的这几句话堪比砒霜,只觉得这碗鸡汤闻着香,喝着暖就够了。所以很多见汤必喝的人深受精神污染的影响,中毒已深,最后失败之时开始哀叹命运,然后又去读新的鸡汤,周而复始,在鸡汤中求生,直到自己成了鸡汤故事的一部分。
然而,一条鸡汤到底有没有毒,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比如之前网上有一种观点是说我们应该勇于花钱,过于节省会让我们失去幸福感和赚更多钱的机会。这句话适用于家财万贯的铁公鸡,却不适用于家境贫寒的大方人,至少不完全适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情况,也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对世界输出的言语都是我们结合了自身的经历与思考而得出的,不同的人不能用同一套理论来生活,同一个人也不能用同一套理论来应对不同的情况,所以好多经典的语录也会出现矛盾的时候。俗话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可俗话还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你妈说:在学校不能打人,等你被打了你妈又说:你咋不还手呢?那么怂!老师说:学校是我家,大家要爱护它。老师还说:你以为学校是你家啊,想干啥干啥。以上这些例子都不矛盾,只是不同的时候,我们要用不同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
观点可以矛盾,但不一定有对错之分,对错只是不同人的不同看法,找到最适合自己才是生存之道。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该如何分辨一碗鸡汤有没有毒呢?
如果你可以找到熬汤的人,那么你就可以从这个人下手分析。这个人的个人情况或者个人遭遇是否和你自己的故事有一定的可参考性?如果有,那他的鸡汤也许可以尝尝味道。我们不仅要在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之中汲取经验,更应该在别人的故事里学到东西。当然,还要看熬汤人本身是否有所作为,如果这个人本身一事无成,他说的话就更可能没有道理。
毕竟连鸡腿都没有拿到的人,熬不出什么有营养的鸡汤。
其实最佳的喝汤方式是“闻”。所谓闻鸡汤的味道,就是说我们拿到一碗鸡汤,不急着把它干掉,而是去思考写这句话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很多时候,这是一种面对鸡汤最理智的思考方法,我们不去全盘否定,也不去全盘接受,而是用自己的思考得出新的结论,熬出属于自己的鸡汤。
所以我也希望你读完我写下的每一句话,不是点头说对,也不是丢在一边,而是思考一个和你一样走在青春之路上的人何出此言。用这样的方法,你也可以喝到自己熬出的既好喝又有营养的鸡汤,助你在人生路上一帆风顺。
鸡汤不辨好坏而受之,鸡汤于我何加焉?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