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时程老师让我们工作室的小伙伴们选阅读书目时的画面,我在脑海中回想一遍自己书架上已有的专业阅读书籍,基本上都是和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书籍,而涉及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书籍脑补了一下他们的长相,只有4本,又打开当当网输入“班主任阅读书籍”几个关键字进行搜索。《一线带班》这本书很快把我吸引住了,很可惜的是刚好和其他小伙伴默契地选择了同一本书,最后换了其他的两本书籍。很巧的是学校这学期每周都在进行教师读书分享会,在一次阅读分享会上,同办公室的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这本书的阅读感受,我一边静静地听着这位老师的分享,一遍暗暗地想:哈哈,得来全不费工夫,待会儿等她分享结束,我就赶紧去借来看看。
就这样,这本书兜兜转转还是成功来到了我的书架上,暑假空闲的午后拿出来看一小会,断断续续地从序言看到了第三章:抓时间,今天无意中又翻看了前面的两篇序言,结合书中前三个章节里讲到了许许多多的班级管理的小妙招,一时之间深有感触,趁着有些小灵感、小思考,赶紧静下心来把一些小感受记录下来。
读这本书的序言,“全面”是第一感受。
书中细致入微地介绍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生活,无论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点滴,还是和家长、学生和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管老师都用事无巨细地娓娓道来,不遗漏,不避讳,抓住我们一线教师最困惑之处重点写,放大写。
从目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管老师带班包括“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然后还有后记名为“既要上得厅堂,也要下得厨房”。一看到后记文章的题目,我就下意识地跳过了前面的文章,赶紧翻开细看,看到了管老师爱人的一句话“看了书稿我居然有了想回一线的冲动,”她看着管老师日渐减少的头发,说,你辛苦了,这么婆婆妈妈的事情你都要动脑筋呀!是的,这本书的价值也许就在于十分全面,什么事情都值得让管老师思考和琢磨一番,在他看来一切动脑筋的活,都叫做“研究”。
读这本书,“实用”是第二感受。
一线带班中和家长相处的点滴,管老师有自己的一个个办法,而且是实实在在有用的办法。比如在第二章抓家长部分细致地介绍了和家长相处的“六个妙招”,其中一招是要感谢后进生的家长,孩子习惯不好,态度不好,成绩不好,回了家都是爸妈的心肝宝贝。跟家长交流,给希望和未来就能很好地谈下去,给抱怨和失望,说孩子的这不好、那不好,当然不开心,当然要谈崩。对于这一点,我也很有同感,班里的一个女生小c,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学习成绩却不怎么漂亮,也是各科作业困难户,有一段时间,周末回家的作业常常说“忘带回校”或者“忘带回家”,一次、两次我也没在意以为她记性差确实是忘记了,只能让她下课时间补起来,次数多了我才觉察出了不对劲,找来小c一问,她一生也不吭,心虚地低下了头。当下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联系家长,电话那边传来这样一句话“我也不太清楚,她都是在家作辅导班做作业,问她是说做好了的。”我表示很无语,又气急败坏地说了几句,电话那头的家长十分不耐烦,冲我说了句“那我也没办法呀!”顿时,电话两头都没了声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尴尬的气氛,这次和家长的交流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
确实如书中介绍的那样,99%的家长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针对这一点,书中介绍了可以实际操作的小妙招。调皮捣蛋的学生,你说聪明、可爱,有孩子气;做什么事都很慢的学生,你说沉稳、淡定;说话老是插嘴的孩子,你说反应快、脑子好。这一点,我还得修炼,可能我少一点抱怨,多一些鼓励和夸奖,和小c家长的这一次电话沟通会更开心、有效,不至于失败而草草收场,今后和家长沟通这方面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彼此开心、彼此合作才是沟通的根本目的,管老师的方法很实用,也有很强的操作性。
读这本书,“新鲜”是第三感受。
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多多少少都积累一些一线带班的经验,可是比起管老师,总觉得自己少了一点动脑筋的习惯。我们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同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面对学生的差错和问题,习惯性靠批评和一些惩罚来解决,而管老师总能在新问题出现的前后,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想到有效且有趣的解决策略,所以书中介绍了许许多多、一线带班的金点子,新鲜、幽默又很接地气,让人看了还想看。
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本书,管老师用最平实的语言直面枯燥的教学生活,评说都很少。更多的是记录。这样的记录,你,我,他,我们,都可以做,都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是啊,我们可以把教学中的点滴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下来,只要我们拿起笔,动脑筋,多思考,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吧!今天在电脑面前端坐了一天,思考了一天,在以前的暑假生活中,像今天这样静下心读书、思考的举动是难得一见的,不过,我想就从今天开始,每天多思考一点点,记录一点点,收获一点点,内心踏实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