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市场存在低效(mispricing、滞后、信息不对称、流动性错配),就会有人能从中获利;而当低效被盈利者利用并消灭,市场又变得更有效。
但是——
随着时间推移,新的低效又会不断出现,市场也因此一直“活着”。
🌾 为什么说金融市场“吃”低效?
因为每一种能赚钱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在捕食某种低效:
1. 价格滞后
某些币、某些期货、某些股票对外部事件反应慢。
你先发现、先行动 → 赚的就是滞后带来的低效。
2. 套利机会
- 跨交易所价格不同
- 现货 vs 永续资金费率不平衡
- 高频盘口中的微小挂单效率差
这些价差就是低效,你赚的就是“修正低效”的钱。
3. 情绪与人性带来的低效
- 恐慌下跌 → 过度反应
- FOMO 拉升 → 过度拥挤
情绪造成非理性波动,而非理性波动就是低效。
4. 信息不对称
你比别人更懂、看得更快、算得更准,这些优势都能吃掉低效。
🔄 市场的循环机制
低效出现
(例如某币跟随 BTC 的节奏出现滞后)交易者发现低效并利用
(构建滞后套利、统计套利、协整交易)资金介入 → 低效被消灭
低效消失 → 利润下降
新的低效出现 → 市场重新活跃
这就是为什么说:
市场的生命力来自不断生成与被捕食的低效。
🧠 一句更哲学的表达
市场不是有效的,是“趋向有效的”;
而盈利不是来自确定性,而来自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