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德建禅师之前,禅师就一直在我们的心里驻留了。多年前,总编与禅师结下深厚善缘,时不时上山看望禅师,回来之后,便常常在心里念想三皇寨之上,与那山、水、树、花、鸟、虫,风、雨、雷、雪、雾日夜相伴的德建师父,并与我们分享禅师的点点滴滴。
有时候,德建禅师会跟我们电话、短信往来,“山上的杏花、桃花开了”,或是“山上起大风了、下大雪了”一类,物我浑然、宠辱不惊的淡定口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从容平静。总编也突然会在某一天上班的晨会上,跟我说,“昨天晚上我梦到德建师父了,真想抽身去看看他啊”。
德建禅师的境界,如我等凡夫自是不能妄加揣度。但我也由是常想,禅师居偏远、静寂之山,清修几十载,会偶有孤独寂寞吗?即便有,这种寂寥也应是另一重的意境吧。
每年开春,我们都会讨论上山拜访德建禅师做养生专题,会议召开已有三次,每次总因一些原因无法成行。庚寅年这个春天,总算机缘所致,一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不论从创作,还是个人角度,都遂了心愿。头天早早沐浴睡下,却是激动得夜不能寐。这或许缘自对拜访禅师,法喜充满的感觉期待吧。
次日,爬上三皇寨,我跟同事说,“这个专题,以及这次见到禅师,我们等了三年呢”。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借用在德建禅师身上再合适不过,许多人慕名拜访他,不一定终能所遇。很多时候,他不是下山义诊施药,就是于嵩岳七十二峰间涉险采药。隐者,是很多人对禅师的第一表达。
为潜心悟道,禅师德建当年独上三皇寨,于绝壁之侧,十米见方的山洞中,与鸟兽为伍,和山峦做伴,僧衣、素食、独身,隐遁山林,闭关静修,继承禅武医三宝绝学,后应机立心,建嵩山禅武医研究院,将少林永化堂法脉一支传承发扬。
提到三皇寨,人们会想起德建,反之亦然。至少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二者已被深深融在了一起。二十余年,德建禅师独人对空山,正如山花对海树,即便不从修行的角度来看,他与三皇寨相依相附,山伴人,人伴山的经历,也令我们生发“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的文学通感来。20多年过往,你可想象,有多少的故事与发生,都被禅师隐在时间的竹林光影中,有同他的绝学绝技一样,从不轻易示人。
真修行的隐者,身怀绝技的高僧,禅武医第四代传人,这些名谓、名相,或是外界关于他各种赞誉至高的评价和轶闻,德建禅师都一笑了之,从不作答。他只说,“我就一介僧人而已”。
眼前的德建禅师僧袍芒鞋,气宇非凡,慈眉善目,秀骨清相,说话语气谦和,待人态度温婉。一口东北话中,间带几分憨上淳朴。和禅师在一起,你不会有丝毫的距离感,禅师所谈内容,亦非禅学深辞奥义,而是亲切如有唠嗑话家常,让你欣然接受,回头细品,又觉柔软的形外,内藏禅机种种。
这一趟三皇寨之行,禅师事无巨细,一一张罗,令我们既愧疚,又感怀于禅师慈悲心性。去前联系,禅师就曾交待,届时怕有阵雨,提醒我们备上雨具以免受凉。他头天吩咐弟子下山买菜,当日一大早让弟子下山迎接带路,传授登山健步法。我们到达山门时,禅师已侯客多时,合十相迎,入禅院,又跟大家谈禅、论武、说医,禅师一众弟子少不了又是看茶备饭,悉心接待。在德建禅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组织的这趟养生问道之旅有始有终,圆满无碍。
上山总要下山。平素里,禅师多在山上,我们多在山下。这样的转换,越想越妙。山在中国汉语言文学体系里,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意境张力的一个字。人与山和在一起,连起来便是个仙字。仙佛一理,殊途同归。山不一定非得是个实存在。那么,山上山下,是否又隐隐应和了世出世入,不里法度的修行要旨呢?而生活、工作、为人处世,何尝不是一场修行或者说养生呢?
我们问道三皇寨之后,带走的又是什么“道”?拜访德建禅师,学到的又是什么呢?下山,回归工作生活的常态,三皇寨之行的片段却历历在目。一乘堂中,德建禅师现场传授大家内养功和丹田呼吸法,从调身、调息、调心入手来使自己致虚极,守静笃。在此之后,禅师简明扼要地讲解了德建身心疗法的体系构成。
德建身心疗法简单说,共四方面。一为修禅,修心性,正品德,慈悲性。二为通窍,包括通清窍和通浊窍。三为内养功,包括丹田呼吸、自为丹田呼吸、松肩式和虚桩。四为饮食,重在忌食腥、荤、辛辣、蛋。
就是用这样的身心疗法,德建禅师多年治愈了无数的患者。禅师热心对待所有来此求医问药的人,因此总有人上山求大师施治,几乎每隔两天就有人上山求医,禅师总是来者不拒,皆悉心治疗并在临走时送药叮嘱,分文不取。德建身心疗法又在众居士和受益患者的发心支持下,出版为书籍和光碟,让更多的人受益。
——下山回来之后,认真读德建禅师的书籍和光盘,无比的欢喜受用。又在网络上下载关于禅师的电视专题纪录片《修行》系列、《今风·细语·江湖—德建》、《功夫》等来看,才觉自己对禅师的了解原来知之甚少。禅师人在嵩山,心怀天下,智珠在握,禅定于心的高僧风范,令人敬佩有加。有心了解禅师者,建议通过便捷的网络视频来看,其中,德建禅师的故事、经历、内心、修行,虽只代表禅师部分状态的记录,但也非区区文字所能概述。
那一日下山时,山上刮起了大风。夜里,德建禅师又给我们打来电话,问一行人有无安全返郑,“你们下山后,山上的风又大到七八级,你们到家了就好”,这样的情形,对德建来说,已太司空见惯,他对三皇寨的风雨雷电的了解,和他对三皇寨的台阶,三皇寨的树木花草的熟悉程度一样。
若非我们一再诚意恳请,加之拍摄需要,德建禅师绝不可能现场表演功夫,禅师一套拳开练,从缓到快,愈演愈快,拳打卧牛之地,身似流星闪电,跳转腾挪,如银蛇狂舞,蛟龙出水,令人眼界大开。
德建禅师认为,真正的少林高手应心怀慈悲,绝不能逞强斗狠,这或许是他不轻易将绝技示人的缘由之一吧。
但练功却是德建禅师每日每时都坚持的,一般情况下,早晨四点醒来,德建禅师的生活轨迹如下:穿好僧服,叠好床被,然后在床上练功。这是他根据易筋经创造的一套晨练功法,仰卧拱肚、伸腿哈腰、摇臂伸头、钩脚摸鱼、运掌蹬腿、七扭八个、提肛收腹、气运丹田。以此活动关节、强健筋骨、减少脂肪、吐故纳新。
晨练过后,穿上手工布鞋,德建禅师开始洗脸、刮胡子、刷牙等,虽是日常生活小事儿,却与常人有很大区别,他说,“练功不仅仅是练功,而是要把练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用过的洗脸水,德建禅师细心地浇灌着院子里栽培的蒲公英等药材,山上水源奇缺,一点水都不能浪费,“两年前还需要从山下背水,现在比那时好多了”。然后德建禅师开始打扫卫生。一切收拾干净后,开始拜佛,尔后坐禅。
这些过程结束后,是日常的习武,习武之地,大都面临深渊,德建禅师常在绝壁无立锥之地的乱石间修炼武学,猎猎山风中衣袂张扬,他却稳如泰山,让人惊骇不已。悬崖边上练功,对他来说只是如闲庭信步,非心静意专,功力超常的高手不能为。
正在建设的三皇寨禅院已初具大观之象,而传说中,禅师德建所居住的“龙阳洞”一直颇为神秘。当年禅师初到三皇寨,在怪石杂草丛中一脚踏空,发现了这个天然的石洞,后几经修造,绝壁上的石洞变成了一处绝佳的闭关修行的洞府,禅不可说,一说既破,因此龙阳洞外的石壁之上镌刻有“无说境”。德建禅师认为,能在龙阳洞修炼是机缘。
龙阳洞位居三皇寨禅院的制高点绝壁之侧,前又有一名为“菩提石”的大石作天然屏风,不知道的人极不容易留意。山洞的一侧还壁立着一尊天然而成的石佛,帽子衣褶、耳目口鼻清晰可辨。洞顶平台建有梅花桩,是禅师日常习武地之一。
幸运的是,德建禅师最终同意我们上去参观,菩提石前,一次仅容一人的小道上,夹杂于其间的禅师礼貌地让众人先上,就在无人留意之时,但见禅师腾身跃起,身正形飘,几乎垂直的数米石阶,眨眼间已被禅师登临,恰被跟在禅师身后的我有幸看到,自是惊得目瞪口呆。
龙阳洞之机巧自不必说,有幸一观,玄妙只在见者心中。但内部佛龛两侧的一副对联却可以拿来作为禅师德建的写照。
上联是,万法皆空归性海。
下联为,一尘不染证禅心。
从山上回来,几天后的一夜,郑州春天里难得的好夜晚,月明星稀,我们又禁不住想起了三皇寨,三皇寨上的德建禅师。三皇寨养生问道之行,对德建禅师已是多有打扰,见禅师为活动安排忙前忙后,更是不忍心占用禅师时间对禅师一对一专访,成为一个得失之间的遗憾。
那么,这一夜,禅师也会在山上观星观月吗?对山、对月参禅、习武,那该是何样的画面?忍不住拨通禅师电话,没承想禅师开口便说,“我明日正好要到郑州呢。有时间了我们见一下”。
因缘际会下,弥补没能专访的遗憾莫不是留在现在才该圆吗?我们叹机缘之殊胜,缘来之如此。第二日夜,在郑州忙了一天的德建禅师如约赶到茶根缘茶道馆,剩下的一切再次顺理成章,专访德建大师自然生成。
山上山下,世出世入,坐在我们面前的德建禅师如在三皇寨一样淡然,保持心境之道何在?“平常心。环境可不同,但心要能守得住。远离贪嗔痴,少贪、少说、少做,精做”,禅师答,“事有因果,德字为先,不可贪;若无明掩本性光明,多因憎恨,故不可嗔;不去行动,只生妄念,谓之痴,必无济于事”。
山上山下,世出世入。养生话题正热,相关书籍畅销至今,不生病的智慧其根本究竟是什么?
“心性。心性即佛性,即智慧正解。相由心生,病由心生。心生善人则善,心生恶人则恶。善恶之间,不作恶便是善。要从眼前脚下,举手投足处做起”。
山上山下,世出世入。佛法不离世间觉,禅师也有孤独寂寞吗?何样的孤独寂寞?
“人都有贪、嗔、痴,我也有,我住在山上要贪,贪什么?贪在要把恩师传我的禅武医之法化为本身。如何化为?通过演练与觉悟。我有这种贪。至于寂寞,就谈不上了。每天有这些事在做,很踏实。人做有意义的事情,晚上睡觉做梦都会笑醒。我作为一介僧人,也有僧人的快乐,比如治好一个病人,看到病人开心之时,我自然也欢喜”。
山上山下,世出世入。继承禅武医同时,也要用世间法传播禅武医。于此之间,请问禅师如何给自己定位?“名相为虚,做好自己当下该做的事为实,其它过去或未来,无需虑”,德建禅师如是回应。
这么多年,与三皇寨之山为伴,想必禅师故事都在心中?“我本一学僧,个人事一般不谈,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最清楚,付出多少不是为了回报,所有做的都是该做的”。一欲钩沉禅师故事的想法再次落空,唯叹德建禅师所言极是。
人在世间,身被事牵,如何放下?“放下?放下什么?”禅师反问。
世人不开心不快乐,多因为明天忧,为不可知的未来慌。此心理如何化解?“眼前脚下”,德建禅师答。
幸福看不见,摸不着,它是什么,达摩西来意么?“眼前脚下,做好就幸福”。禅师只此一句。
郑州德建禅师并不常来,专访自晚上八点半开始,近十点结束,于茶馆向禅师面对面求教,如春风拂心,一除积尘。
挥手辞禅师,禅师笑盈盈。德建师父第二天一早就要返回三皇寨,但我们知道,山上山下,实则并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