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伦比亚的倒影
你会因为什么而决定与某个人做朋友?
也许,你俩有共同兴趣,志同道合。可能是在长久相处中,发现彼此三观一致,日久生情。又或单纯被对方的优秀特质所吸引……
不知道你会不会因为觉得某个人可怜,而主动去靠近。
我想劝你,别轻易这么做。
因为单凭一颗怜悯之心,成就不了一段感情。
1
手机震动,屏幕显示一条新消息:周末去跑步!
发信人是小J,我打出一行字:真不巧,周末我有约了,不好意思。
其实,只是他的约,我不再想赴。
时间应该花费在值得的人身上。
2
两个月前,好友L的部门新进来一个毕业生,也就是小J。
某天吃饭时,L问:“我们部门新来的小J有点小才气的样子,你知道不?”
我耸耸肩。
L接着说:“他好像是个背包客,会写点文章,自己还运营了个粉丝千人的公众号。和你一样,是个文青!”
“哟你对新同事这么留意,看来这个才子很受欢迎。”我说。
“这倒没有,他总一个人做事。是不是你们文艺青年都喜欢独来独往,不想理我们这些俗人?”L问。
我给了他一个迷之微笑,顺手要来小J的公众号。
随便点开看了一段:“很希望能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最寂寥不过把美景一个人看透,可能我生性孤独,不适合与人类共处。”
再往下多翻几篇发现,无论他走到哪里,文章主题总离不开“孤独”和“寂寞”。
我感到很奇怪,背包客走南闯北,一路上该结交很多新朋友。精神生活富足的人,怎么会频繁感到寂寞,以孤独为苦?
和L讨论了会儿,最终达成共识: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带点“个性”的青年。
3
一次加班,弄完已是晚上九点半,临走时撞见小J也正要离开。
电梯里寒暄几句,得知每天他都是这个点才走。
“我刚来C城,没什么朋友,晚上加班,当作消磨时间了。”他说,脸上是不好意思的表情。
听到这话,我突然想起他在公众号里展现的孤独,觉得他有点可怜。
“走吧!作为C城人,有义务带你去尝尝C城的特色菜。”我主动邀约。
开车,带他来到常去的菜馆。
客人不多,和老板互相调侃几句,直接报上几个常点的菜名。
坐下后,小J一脸正经地问:“你和老板那么熟,每顿能打个五六折不?”,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被人听到。
“这得问老板什么时候不需要靠这饭店挣钱养家,优惠就能来啦!”我打着哈哈回答,心里觉得小J的想法也是“天真”,每个常客每顿半价,这饭馆该变成慈善机构了。
菜陆续上来,开酒,边吃边聊。
聊得越多,越能感觉到他对公司的不满情绪,而且,他不喜欢C城。
“有点后悔,背井离乡跑那么远,以为来到个大城市,结果呢?老城区破得不忍直视,逼格最高就是物价。”小J说。
听到这话,我喝了口酒,用几声干笑缓解作为当地人的尴尬,说:“哪个地方都有老城嘛,要看逼格你得去新区转转。”
话一出口,引来更多他对C城的评价,从天气到人,从交通到吃。
“来C城我就没吃过什么好吃的,这边口味太怪。比如这鱼,竟然做成糖醋。”他用筷子敲着盘沿说。
后来,不记得他还说了什么,我逐渐把注意力放在吃上。
不得不说这餐饭,我没有体会到太多愉悦感。
结帐,尽完地主之谊。临走他说下次请我看电影,要礼尚往来。我随口答应。
4
过了一周,下班后小J突然掏出约两张电影票,说:“请你看宋茜新片,周六凌晨首映。选了最佳观影位置,倒数第二排居中。”
我反应了一下,记起上次的口头电影之约。
但,宋茜并不是我的菜,习惯的观影位置在5排左右,凌晨,只会贡献给大片。
也罢,就当作应他的还礼。
电影不算糟糕,高潮煽情时,周围有掏纸巾、吸鼻子的声音。
我也被感染似的,有些动情。
突然,从左边传来不和谐的声音:一声从鼻腔发出的、类似冷笑的闷哼。
左边坐的人,正是小J。
如果硬要我形容当时的心情,那该是:打哈欠时,嘴里进了一只蚊子。
电影结束,他边起身边评价:“除了宋茜和取景可看,其他都一无是处。”
“你觉得呢?”小J转脸问我。我说还行吧。
随即,他对电影展开了更为详细的差评分析。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是一部烂片,浪费了他66块钱。
一路听着他的批判,突然觉得电影院出口的走道,变得很长。
终于走到门口,和他告别。我拿出车钥匙,准备取车。
小J走了两步,突然转身问:“这个点没地铁坐了,你能不能顺路搭我一程?”
“我家在东城区,你也住在这片?”我说。
“我住单位宿舍,开车过去应该不算远吧?”
我放慢速度回答他:“嗯,不远,平时去上班,也就开个,四十多分钟。”我边说边走。
他跟上来,拉开车门,钻进副驾驶座,说:“那谢啦!”
送完小J,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明白,他之所以一直独来独往的原因。
5
电影过后,我再也没有和小J有非工作上的来往。
拒绝邀约与主动疏远,是我远离他的方式。时间宝贵,我不愿意分给所有人。
现在,小J依然在公众号里写着有关“孤独”的动情文章。我看到时,已不再有任何感觉。
真正的孤独,是一种主动选择,不会以寂寞为苦。真正孤独的人,精神世界高度自足,需要在特定时间里,以孤独的状态完成一些,只有一个人做才能做好的事。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J不是孤独,他是孤苦。孤独是主动选择“一个人”,孤苦是不得不“一个人”。
不知道小J有没有好好反思他为什么总是没有朋友,为什么靠近他的人都选择了离开。
我知道的是:
也许可怜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他之所以“可怜”的原因。
只有相处舒适,感情才能维持和继续。
只因为一时怜悯而建立的感情,也许会以陌生人始,陌生人终。又何必以一时冲动换一场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