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的世界里,不出局活得久,才是王道。
2013年到2015年的时候,咱们中国的基金市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氛围,基金经理极度地年轻化,在2015年底的时候,1000多名基金经理,他们的平均任职年限大概才两年半左右,而这些年轻的基金经理们普遍都会采取比较激进的投资策略。
后来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
2015年6月份以后,A股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激进的基金经理们亏得面无人色。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华尔街,21世纪初的时候,对冲基金的年轻天才们在量化交易上赚取了巨额利润,当时大家的感觉是,像巴菲特这样的老古董都已经过时了。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华尔街的对冲基金清盘了差不多一半,而巴菲特爷爷从2009年到2016年平均回报率仍然保持在12%左右。
这些例子都在印证着印证这句话:在投资的世界里,不出局活得久,才是王道。
这句话听着像鸡汤,其实背后有它深刻的金融学逻辑。
而这个逻辑,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是有重要的投资启示的。
――引自《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巴菲特的秘诀
巴菲特的精彩语录有很多,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Rule No.1: Never Lose Money. Rule No.2: Never Forget Rule No.1.(第一条原则: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原则: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 。
其本质,也是让自己活在投资的市场上。
这句话初看起来似乎不现实,因为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亏钱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每一笔交易都成功。
事实上,与其讲这句话说的是操作层面上的技术问题,不如说是思想层面上的意识问题。
首先,在众多的投资产品中,我们应该选择成功概率最高、自己最有把握的产品进行投资。
假设有两种投资产品,一种能赚很多钱,但不稳定,做好做坏五五之数,做好了一次能赚一万元,做坏了一次能亏一万元; 而另一种投资产品赚得很少,但很稳定,每次只能赚10元钱,但是保证10次有9次都成功。你会选择哪种产品来投资呢?
稳赚再加上时间的复利效应,收益逐步明显,选第二种。
其次,除了投资产品,我们也要选择成功概率最高的投资方法和投资策略。
很多人把投资(investment)和炒作(speculation)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投资追求的是长期的、稳定的回报,而炒作追求的是短期的、超常的回报。
简要来说,巴菲特的秘诀也被人解释为:好公司,好价格,好仓位。
所以,首要,还是好公司,即是选择好股,这样才是确保“永远不要亏钱”的前提,也才不会让自己的投资变得一地鸡毛。
我自己的一地鸡毛的经历
作为小散,我是于2088年这种世纪大机会前入市的(对的,2008的暴跌,其实在事后看来,可谓算算得上是世纪大机会)。
在满眼皆红,除了红通通的股票,更多是众人红通通的眼睛,赚钱效应刺激着整个市场。
中石油的48块我是不买的,但即使如此,最后也不免沦为韭菜。
我们再将时间段拉长到2015年,又是漫长的将近7年,再迎来一波牛市(当然,随之的下跌在事后看来,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关键是,当年沦为韭菜而持有的股票,并没能在这一波牛市中回到2018年的高点而得到解套(好吧,用解脱可能更贴切些),虽然很多的股票是回到甚至超出了当年的高点)。
为什么同样的股票,并不能在同行的行情中,重新回到原来的高点呢?
一直在思考,直到 那天读到《孙子兵法》中,“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意思是,若要胜敌,必先固己,只有自己不败,才有机会胜敌。
所以,只在自己挑的公司是优质的公司,才能让自己保持不败之地,接下来就是看市场的情况,而实现制敌盈利。
只有好的公司的股票,才有可能在某一波行情中的“失手”有机会得到弥补,也只有好的股票,才有投资的安全性。
但什么样的股票才是“好”的股票呢?作为小白的我,其实是茫然的。
当重新读到查理芒格所说的: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恍然大悟,想要在股票中赚钱,就得要有找到“好股”的能力,让自己配得上它的价值。
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过是随机挑选,然后就是博运气,那么最后的下场也必定是一地鸡毛。
知道而不内化,道理懂了也没用
找好股,显然不能靠小道消息,又或者随意而为,读懂财报是绕不过去的基本功。
个人凭着大学有着会计专业的基础,财报中的名词是不难理解的。再拼命去啃了相应的书籍,各类指标也都能搞明白。
很多事情,知道归知道,若不能内化,则仍不是你的。
正如武功,秘籍是秘籍,并不是说你看过秘籍就是高手,关键的是出手的功夫水平。
如何才能把学到的东西转为内功,而成为高手出招呢? 一个字:用。
恰逢2018年初,寒潮来袭,天雨,冷!
正在写年度目标,见窗外的落叶在冷雨中凌乱,突然觉得,列表中应该至少有一个可以让人觉得暖心的目标。
于是决定每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财报,尽可能凭有限水平,在最大程度还原一家公司的情况,既可以提升自己对于财务报表分析好股的能力的内化,同时若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到有缘的投资者进行理性分析,那么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真正操作的时候,发现指标是指标,指标和公司企业间的关系,要如何理解,又要如何体系的理解,并立体的输出评估…..许多功力不足的问题自然浮于水面。
专业报表教材,多是研讨性质;小白性质的教材,指导意义不大。直到发现MJ老师的课,心一再为之动,但奈何时间地点及金钱均有限,暂无力参与。
不意,却碰上了“不读财报便出局”。
缘起于初见,情长于陪伴
很多时候,都是说理论指导实战。
但我相信,在投资的市场,大多是有着实战经验的战友们,嗯,虽然那可能是“苦涩”的经验,但后若能在拥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理论的指点,也是能解开迷茫事半功倍的。
没有太多犹豫即加入了“不读财报便出局”,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所谓付费就是占便宜,加入的费用不过是激励的另一种方式罢了。
很多培训群,多是一次性,即本期结束,如果你想要继续学习,则需要再报另一期。 但“不读财报不出局”,保持着战友们持续的学习,一期觉得不熟悉,可以报二期、三期,在不断的互动和温故而知新中,真正做到知识的内化。
缘起于初见,情长于陪伴。
陪伴,不是流于表面的工作,更多的是老师每一天的早课,是对战友们每一篇文章的阅读、点评、纠正,是助教们的信息共享、热切互动、真诚解答….
陪伴,不是匆匆作业应付了事,是战友们每天学习后的复盘,是手写笔记、思维导图、文章输出,是一个个实战公司的真实分析案例…
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是李笑来老师的公众号,第一和第三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意思是,先学习“学习的方法”然后再去学习。
在“不读财报就出局”,我以下学习方法与君分享:
1. 每天在“不读财报就出局”中学习一个概念,同时在雪球网上,搜索此概念,可以看到各个大咖小散们的分享,可粗读或细品,加深记忆,并全面理解;
2. 每天保持输出,在学习的过程中手动记录写下来,然后阅读完雪球后,输入文章到简书网上;要保证每天的输出,很多时候不免是充数之作,但完成比完美重要。
3. 建议至少继续参加多一期。因为前期学习,多少有点囫囵吞枣,所谓的输出也较为肤浅,因此多学习一期,将原来的输出提升一个档次,知识也更能融会贯通。
4. 累积个人股票池。可将学习过程中,碰到战友们或者老师们分享的好股票,形成个人的股票池,并做好跟进,每月更新一次股价即可;
推荐加入“不读财报就出局”的知识星球,收获你不一样的投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