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昨晚,梦到婆婆了。
那张圆圆胖胖的脸上还是带着那种敦厚的笑,手依然略略有些抖,却忙着给我夹菜:“多吃点,多吃点,太瘦了!”一如当年。
可是,您已经离开我们整整10年了!入我梦里,是想我们了吗?您可知道,我们也想您啊!
虽然,我们婆媳真正在一个锅里吃饭的时间不超过半年。但即便如此,您还是让我对您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发自心底的尊重。
1.婆婆很善良,就怕麻烦别人,甚至包括子女。
婆婆很不喜欢麻烦别人,包括子女。就算是自己身体上的一些病痛,也总是忍着,怕给我们添麻烦,怕我们花钱。常常被我们批评教育,却就是不改。
婆婆看到别的老人生病拖累儿女,就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如果哪一天我得了周正病,别带我去医院,就给我买一包老鼠药就行了。”
我们总是呸呸呸,让您别瞎说。
可是,您老人家终究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不给子女添麻烦。
还记得2011年11月30日那个阴冷的下午,老公的一个电话让我跌进了冰窟:“妈妈去世了,就刚才,在牌桌上……”
只觉得有刀,狠狠地刺杀进了心底,痛极!
2.婆婆对自己很节俭,对别人却很大方。
婆婆在我们家发面蒸馒头,一不小心一个小面团掉到地上了,您捡起来看了看,没看出上面有啥,就吹了吹,又放进了面盆里。
看得一边的我那个目瞪口呆啊:“这湿面团上沾了灰尘,能吹干净吗?”
虽然,当时我想着:”您老人家节俭惯了,我们就吃下这个脏面团吧,就那么一点,也不至于致病吧,何必说了惹您不开心呢?”就强行忍住没说话,但您老人家的节俭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您省吃俭用,衣服不破不扔,吃的也是省得很。好吃的全部留给公公和儿孙,即便后来子女都过得挺好了,还是改不掉节俭的习惯。真正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您对别人却相当大方。老公说,他们小时候有要饭的上门,您不但给饭还要给菜,家里吃啥就给啥。
那时候一到春天,有些人家就青黄不接了,然后就来您家借。借几斤玉米面、山芋干啥的,有些人借了就不还,您也不去要。
隔壁小奶不太会种瓜豆啥的,正好您种得好,就两家一起吃。
还有不少人来借钱,因为公公在电影公司工作,那时候收入还是不错的。在农村,家里有个拿钱的,如果会积攒的话,会过得挺好的。
可是,婆婆家却紧巴得很,以至于婆婆的婆婆都偏向于二儿子家(婆婆是大儿媳),认为老大家有钱,不需要贴补。
其实,老公说,婆婆的钱都零零碎碎被别人借走了,手头根本没钱。就这样,当二弟带着未来媳妇第一次见公婆的时候,婆婆不但给二儿媳包了红包,还硬塞了一个给我,说是我那时也没过门呢,相当于给了我两次红包。
我们结婚,婆婆硬是给了老公1000元,老公推辞再三,婆婆生气了,老公只能收下。后来才知道,那是您老人家卖粮食换来的钱。每每想到此,我总是忍不住地心疼。
3.婆婆目不识丁,却明理睿智,有长远眼光。
老公说,他小时候,家里有一段时间实在穷,吃不起晚饭。婆婆一到下傍晚就哄他们姊妹3个睡觉(那时候还没有最小的弟弟),因为可以省一顿饭,睡着了也就免去了饿的痛苦。
虽然自己不识字,家里也贫穷,可是,老公姊妹4个一读到初中,婆婆就坚持让公公把他们带到县城上学。
事实证明,婆婆的决策是对的。虽然因为去县城上学,家里的经济更紧张了。但是,姊妹4个,现在都过得不错。“知识改变命运”,一点都不假的!如果不是来县城学习,就不一定能走出农门,不一定有现在的状况了。我们做子女的,真的感谢您了啊!
婆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老不问少事。”真不知道目不识丁的婆婆怎么会有这样的分寸感,难道您老人家上辈子是大户人家饱读万卷书的小姐?
心理专家王梓恒认为:“中国家庭关系痛苦的根源,是家庭成员普遍缺乏界限感。”
所谓界限感,就是一种遵守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分寸感。做事没分寸,再深的感情也会耗尽。
正是因为婆婆从不介入我们的生活指手画脚,所以,我们家庭和睦,和婆婆的感情也很融洽。别说吵架,连重话都没说过一句。
婆婆还有句名言是:“痴人有痴福。”那时候,为了补贴家用,婆婆会到电影公司的门前,给人家看自行车。还有其他几个人一起在看,有时会抢,但婆婆从来不去争。
和家里家外的人相处,婆婆从来都是忍让,从不争抢,婆婆说:“吃点亏心里踏实,占了人家便宜睡不着觉。”
4..婆婆有些杂乱,却也有些童心可爱。
有一年,我们回婆婆家过中秋。
那天准备进屋里拿什么东西,突然一只鸡从屋里一边:”咯咯哒,咯咯哒”叫着,一边跑了出来。我好奇的进去一看,大床上赫然躺着两只鸡蛋。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婆婆家的鸡都是在床上下蛋的。婆婆大人,您真是没拿鸡当外人啊,都亲密如一家,同床共枕了啊。
我生孩子时候,还没有尿不湿,都用纱布做的尿布。您老人家竟然能把几层纱布摞在一起,放太阳下晒。洗完的碗筷总是摆了一大摊子,也不知道分类归纳整齐,凡此种种吧。
老公为此没少怪婆婆,还忍无可忍地到坐月子的我面前嘀咕。
我劝慰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家里的老公:“其实妈妈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乡下妇女来城里生活已经不太适应,还要带孩子、服侍儿媳妇月子。你就体谅体谅吧。”
老公听我如此一说,气消了大半。我再劝:“了不得,你跟上收拾一下不就完了?别再数落婆婆了。”
老公听劝,所以,婆婆一直在我们家随心所欲地上演着杂乱。现在想来,这些杂乱都是那么亲切啊!
5.婆婆很勤劳、很能干。
我们现在有个小院子,种了些菜,可总是种不好。看着细细的韭菜、花开得很盛却很难长成的南瓜、零零落落的西红柿。老公总是很怀念地说:“要是老妈在就好了,保管种得几家人都吃不完。记得那时候,她只在屋头的一点空地种菜种瓜,那茄子黄瓜结的就是吃不完,小奶不怎么会种,全部吃我们家的。”
婆婆共生育了三儿一女,所以家里的地也多,有七八亩。孩子们忙着上学,公公平时上班,只在农忙的时候帮帮,正常都是婆婆一个人操持,却总是大丰收。
老公说:“以前家里放粮食的容器,都是老妈用秸秆和泥土做的,也不知那么大的东西,她怎么就能做得那么圆的。”
想到婆婆,要说的话就很多很多……
婆婆,您在那个世界还好吗?鸡还是亲密地到您的床上下蛋吗?今天端午了,您吃粽子了吗?
婆婆,我们都好,您担心的最小的儿子的女儿都工作了,您就放心吧。
婆婆,您在天堂要照顾好自己,别再那么节俭了,吃好了,穿好了,每天都要开开心心的啊……
婆婆,下辈子还要做您的儿媳,我还没有做够呢,您千万千万别再走得那么匆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