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Saigon
图 | Emilie Garnier
“要不要拿兴趣当工作?”
校招季,很多应届生会面临这样的窘境,感觉自己的专业竞争大、门槛高、没前途、索然无味……又或是不甘寂寞,想做有趣青年。
“于是,凭着一腔热情,毅然决然地把自己那半桶水的兴趣领域作为了自己的择业方向。”
不可置否的是,也有那么一部分人以兴趣为工作,并且做得很成功。但是少数派的成功容易被无限放大,而更多的人,只会沦为陪衬。
这和大学生创业热潮一样,媒体当然不会去宣扬失败者,而满屏「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报道又混淆视听,误导大家,「大学生创业真容易,大环境好,政策扶持多。」
其实这本也应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题设。拿兴趣当工作不是坏事,但是我建议你不要拿兴趣当工作。
1
职场上是以结果为导向
而兴趣则在于过程体验
首先,何为兴趣。
很多人对这个兴趣这个概念模棱两可。简历上最频繁的兴趣关键词无非就这几个:运动、绘画、书法、摄影、音乐、阅读。
但是不说多数,一定有一部分人,这些所谓的兴趣也只不过留于简历之上。
兴趣不是空穴来风,而需要时间和经历积淀之后,慢慢形成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
一个从未攀岩过的人,说爱好攀岩,一个连构图光圈快门感光都分不清的人说兴趣是摄影,一个年阅读量几乎为0的人说自己喜欢阅读。
这样的兴趣,只不过是你以为的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获得知识的兴趣是直接的,为了获得知识而学外语的兴趣则是间接的。兴趣由个体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也有在一定对的情景下由某一事物偶然激发出来的。
兴趣是享受过程,结果对于个人的影响微乎其微。结果是好的,会有些许成就感,或是意外惊喜,结果不尽人意,也会下意思地将心态摆在过程的享受之中。鲜有人因兴趣的结果不好而烦恼。
而在职场之中,没人会在意你经历了什么。你负责一个项目,煞费苦心几经波折熬了多少个通宵,若项目顺利,皆大欢喜,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项目出了问题,你就是失败者,你所谓的过程,也不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败的过程。
若是以兴趣为工作,除了要有本应有的投入和享受之外,你的重心更应该倾向于结果。对待工作,要有对待工作的原则,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企业负责。
而这样,却失去了兴趣本应有的美好。
2
对待兴趣就像对待你的孩子
你要拿钱培养她,而不是想着用她赚钱
职业是用来养活自己的,兴趣用来提升自己或是丰富自己的生活。两者的目标不一样,虽然不冲突,但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
兴趣带给人的更多是心理愉悦,而工作带来的是物质愉悦。获取物质愉悦需要付出劳动成本和大量时间成本,获取心理愉悦则需要物质成本以及碎片化、零散的时间成本。
对于那些想培养一个兴趣,然后把兴趣当成工作的人,想法很美好,但有一点需要斟酌的是,你的兴趣,对于其他人来讲可能是专业,是职业,与其相比,你的竞争力弱了不止一星半点。就好比两个人面试文案岗,一个985医学专业,爱好写作,一个普通一本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时候可能这不会再纠结于985这个关键词了。
兴趣会对人的认知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工作,直白一点说就是为了生存。如果通过兴趣缓解生存的压力,固然是锦上添花,但是把握不好这个度,本末倒置之后,很容易两者都失去。
回归现实之后,再与人谈及自己,便说什么年轻就该放纵之类的难懂的话。
3
拿兴趣当工作
你要放弃更多,付出更多
不乏将兴趣当成工作的人,但却很少有人可以协调得好。
「希望未来能和自己最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相信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却忽视了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之后的柴米油盐,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将工作作为兴趣,出发点是好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肯定越干越有劲,既有了兴趣,又有了收入,一举两得!
这是慵懒的的本性,而不是效率。通过一份付出获取双份回报,想想都美滋滋。
但不要忘了,付出与收获必然是正比关系,想要一份付出,两份收获,那么这份付出的量会是平常的两倍,或者更多。
如之前所说的,除了享受过程,你还要对结果负责。
这样你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过于注重结果,可能会失去过程的愉悦,太沉溺于过程,结果会难以把控。稍有不慎,便丢了兴趣。
就如有点绘画天赋的孩子,被家长怂恿着去学了画画,本来是好事,结果后来,看不到进步就会被批评,时间久了,孩子也厌倦了。
有了压力之后的兴趣,会慢慢抹掉你的耐性。
4
末了
还是最开始那句,拿兴趣当工作不是坏事,但是我建议你不要拿兴趣当工作,想做「少数派」的人固然多,但独木桥太窄,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就别抢着去落水。
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兴趣,拿对待兴趣的心态去待工作,感受或许会不一样。
-END -
今日编辑|阿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