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周刊·
知乎网编辑部
难以做选择,正如@负二 的回答中所说,是回避后悔情绪。
后来我想明白了,既然我无论如何都会后悔,那么—— 当我做出比较小、日常琐碎的决定时,只要确定哪些选项属于最优解,则不管选择最优解中的哪一个,我都能接受。
如果是比较重大的决定,那么就要看你是不是想清楚了自己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这
1. 理解
但凡情商高的人都很善于情绪控制,这是没有错的。但完全不露声色就是情商高么?并不是的。如果让人觉得是深藏不露的笑面人或者冷冰冰的poker face就非常失败了。 你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给他人以他们需要的回应。
大部分看起来举重若轻的演讲者,在台下都经过很辛苦的准备,近乎变态的准备。
如此往来几遍,你根本不用担心会忘掉自己想说什么,你担心的是会一辈子都忘不掉这些词儿。
可谓是旁征博引、亦庄亦谐,有故事,有包袱,也有金玉良言的忠告。不要说材料的组织,几乎连停顿都是完美的。
准备是能给人带来脱胎换骨的效果的
这一幕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从此后我在大学里的每次发言都要写逐字稿,无论是主持、演讲、辩论乃至毕业答辩,确实效果都非常好。
故事、结构、笑料、停顿、动作、表情,都可以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之人不余欺也。
什么叫「完整的演讲稿」呢,在演讲稿中,你需要写下你的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动作,你的所有停顿点,所有的升调降调点,还有你的眼神,手部动作以及整体的身体语言。
(动作:连续三下拍手)起床了,各位亲们【声音上扬】。(动作:环视全场)我知道,你们听了3个演讲,现在一定很累||很累,你们电脑前面的Facebook||一定比站在台上这个胖子要更加迷人(露齿笑一个)。我也知道||,你们看到亚洲人的脸,肯定就会觉得||这个演讲会很无聊,这家伙有很重|||很重的口音(模仿:Chinglish)不过【声音上扬】(走近同学们,平均每个人看2秒),相信我【声音上扬】,我和你们遇到的每一个亚洲人|||都【声音下掉】——不一样。给我5分钟时间,我让你们享受一次愉快的演讲。(微笑)
单单的逐字稿还不够,对于一个新手而言,标注了升调降调,以及你的动作以后,对于你练习你的演讲会更加有益。
完美的演讲都是靠不断地反复练习而训练出来的,我记得我第一次演讲我重复了10遍,这10遍不是说我把稿子念完10遍就完事了。我需要去斟酌:我讲这句话的时候,要一个什么动作?我讲了笑话以后,要给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让大家笑起来?我该什么时候去看我的观众?怎么看?每一次的重复,就是对你演讲稿的完善。如果你经验不够丰富的话,那就15遍,20遍。要知道,很多时候,5分钟的演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演讲最简单最简单的,就是不断地训练,不断地重复,一直重复到你成为本能。
其实这样训练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的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逻辑性也会变得更加强大。还算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事情呢。
如何改变发声习惯?
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是: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 你要对自己的声音有个认识,很多人心里一直有一种声音的模板,这往往意味着不真实。接触过的人里有不少自认为声音磁性的,这些人都没真正听过自己的声音。我没接触话筒之前以为自己的声音好听得不得了,后来发现这不过是自己的想当然罢了。 第二个建议是:确定你想要什么样的声音。 我一直对于声音有一种看法,只要一个人的发声器官是健全的,一定有一个属于他的好听声音,前提是他找到适合的方法。你说你想要一个洪亮的声音,这没有任何问题。你需要找出这一类声音的典范,把他们的声音反复听,要跟听英语一样的用心。久而久之你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你心中想要的声音和听到的范本会有所重合,慢慢地会意识到自己该如何发声。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练习方式容易沉溺于别人的声音,找不到自己。 第三个建议是:放慢语速。 这样的声音就不会很尖细了。我碰到的很多优雅的人的共同点是他们说话都很有节奏。请记住有理不在声高,辩论这种东西很难叫人心服。声音的力量有时反而体现在沉默上。 第四个建议是:锻炼身体。 一般来讲,声音尖细的人喉头特别紧,你可以叫你朋友趁你不注意时观察你的喉部。 大部分人喉头紧与身体有关,形容一个人强壮不大可能用「声若蚊蝇」这个词语。 在所有的运动里,我推荐你去跑步。保持稳定呼吸对生理和心理都有非常好的帮助。
你仔细看看。我不认为我会比他们说得更好。 最后要说的是: 你需要有计划地改善你的声音。要定期录音,不停地对比自己的声音该如何改善,拿笔记本记下提醒自己。这样做或许一两个月看不到变化,如果你坚持下来之后,拿你最初的录音资料一听,你会吃一大惊的。
如何老练地跟人沟通?
教你一招,不传之秘:说话速度放慢。 其他,只能交给时间,时间会给你足够的经验。 但在没有经验之前,要想快速转变的办法,只有这六个字。 「说话速度放慢。」 只要不「慌张」,就能显得老练。 就是对方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你也要悠然对待。 要找到自己的节奏。让人随你的韵律跳舞。
所以每个人应该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文笔,然后了解这种文笔的特征,看他如何遣词造句,看他如何安排逻辑,看他如何利用你内心的小人勾引情感,这才是应该的锻炼文笔的方向。
那就是人总是更容易说服自己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做使自己痛苦的事情。
我认为泛读其实就是一种自欺欺人,人做一件事情如果不能专心去做,好比一个人如果为了文笔读书,却流连在文字传达的情感或者情节里,那么「文笔毫无提升」就会成为你最终的结果。
我觉得提升文笔其实最主要的其实只有一个词——积累。
很多人其实不理解积累的概念,积累就像是你的积蓄,积蓄不是你的现金流,不是你的收入,不是你的利润率,积累是一种「量」。 积累=(平均记忆-平均忘却)×时间
泛读虽然平均记忆很多,但平均忘却也非常多,乘以时间,寥寥无几——很多人看完小说连剧情都记不清,别人问起来只能说「好」、「很好」之类空洞的字眼,一旦提及剧情就大脑空白,只能用「文笔好」之类的话自己欺骗自己和敷衍别人,这些都是泛读惹的,就像记录下来的笔记不经常复习,结果就是忘掉,等你忘掉以后,你会觉得你连记笔记的时间都是在浪费,但精读的作用虽然短期无法体现,但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却会展现出长尾的力量。 我觉得一个人提升文笔,一般需要积累以下内容: 文字间的韵律; 新鲜的词汇; 标准的句式模型
、文字间的韵律 这个其实取决于一个人对文字的敏感度,比如一个人写作时的心态的转换,我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有些人写答案,不是一天写完的,我甚至能找到他是从哪个字开始写第二天的,因为朗读的时候,会发现韵律变了,通常就是对方的心境变了。 而很多作者的文笔其实非常稳定,因此积累韵律的方法,其实就是读同一个作者同一个类型的作品,反复读,自己试着写,不会写的地方,就参考对应的段落,不断磨炼自己。 二、新鲜的词汇 这个没什么好说,我最喜欢的是看到一些作者自己造词,总想记录在印象笔记里,另外还有一些四字成语,平时不常用,看到这个作者用了,如果觉得用得很好,就会记录下来,时常翻翻,时间久了,就会经历「生疏-找的时候能找到-熟练-本能」的过程,这个词就真正进了脑海里的词汇库。 三、标准的句式模型 这个是说很多人其实对自己的文笔很不了解。
针对于「读哪些书能较快提高文笔」这个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读那些能让你愿意按照本文指示学习的书」。
无论你面向何处,你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翻越自己面前这堵墙,千万不要转弯。墙内和墙外就是两个世界,业余和专业就是一墙之隔。
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法,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制订计划,设立目标 计划是长期的,目标是短期的。无论学习什么,你都要先制订一个长远的计划。计划之下,再由多个短期目标组成。也许你的计划制订了三年,但是却只执行了六个月,可是如果你不制订计划,那你也许就只能坚持三天。一个人如果没有具体目标,其实很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双重干扰而放弃。绝大多数人的半途而废,起因都是自身的迷茫与浮躁。因为他们空有热情与想法,但是缺少计划与蓝图(具体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人一般为什么浮躁?》)。 【长期计划】 以一个三年的学习计划为例。你希望自己三年后在该领域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你这三年内要阅读该领域的哪些书籍?你这三年内要掌握(指不必查阅)该领域的哪些知识?你在三年后将把这些知识用在何处?有没有衡量自己学习质量的标准?诸如此类。 要把计划列成一个详细的清单,而且要注明时间和完成期限。如果有两个人一起学习,相互监督就最好了。 三年后,这个学习计划到底能不能完成,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方向,告诉你,此时此刻你还有多少事情没做,让你一刻也别闲着。而这个学习计划的核心,也就是它的关键之处,在于你全力以赴地执行了多少?是不是真的学了?是不是真的懂了?是不是真的会了?如果是,那这三年的时光,你赚了! 【短期目标】 1. 细化制
把一个三年的学习计划,按照某种规律(逻辑、类型、阶段等等)分成三份,安排到每一年,然后再把每年的学习内容细化,安排到每一个月。因为一个月有三十天,所以可以把一个月分为三个周期:第一个十天,第二个十天,第三个十天,十天就是一个周期。确定这个周期学习什么,下个周期学习什么,以此类推。 最后再画一张每日工作表,自己每天晚上计划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看自己每天能用多少时间来学习?如果是两个小时,那么这些时间能够学习多少内容?比如读几页书?写几千字?整理几张笔记?收集哪些资料?这需要视个人情况和能力而定。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做太繁重的任务,当然也不能太轻松。太繁重的任务,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太轻松的任务,又很难出现效果。所以,最好是那种踮着脚尖才能够到的程度。 2. 奖惩制 短期目标的核心价值,在于清晰明确的奖惩机制。而所谓的奖励和惩罚,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限制。 我相信,每个人在一天当中,都会出现某些频率很高的生活习惯。比如,聊QQ,打手机,看美剧,刷微博,上知乎。这些生活习惯,如果不做就会带来一点麻烦或者不适,但又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最适合用来当做奖励或者惩罚。 具体方法是,先规定自己每天刷微博或者上知乎的时间总量,比如是五个小时。然后计划自己每天至少阅读二十页书,一旦无法完成,则以一页等于三十分钟的算法,减去当日或次日刷微博、上知乎的时间。或者给自己增加一个每天运动的项目,比如每天慢跑三十分钟,少读一页则增加十分钟。如果超额完成当天的任务,就可以减去一定的运动时间,或者增加自己的娱乐时间。 奖惩制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在学校听老师的,在公司听领导的,在老家听父母的,在自己家听老婆的。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时间,学点自己喜欢的,为什么又把自己画进如此累人的条条框框里?」 没错。细化制和奖惩制的建立,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约束,甚至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压力。但是这种轻度的压力,正是一个人自学
所需要的。兴趣和决心只能带来一时的学习热情,习惯和计划才是自学的主要形式。我们的懒惰心理与拖延心理,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就像此刻,可能有一千个人看到我的这篇文章,但是保存起来准备实践的可能不到一百人,而这一百人真正能落实到行动上的,顶多几人而已。绝大多数就是存起来,从此遗忘在电脑硬盘里。 二、记录分析,定期调整 【记录】 任何学习计划都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刚刚开始学习的人,对新的学习领域不了解,往往低估眼前的学习内容,却高估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学习记录表,每天记录和观察自学过程中的一切变化。比如,你一天读二十页书,连续三天轻松完成。那是不是就能证明,你实际上还学有余力?是不是可以从二十页增加到二十五页?再比如,你一开始每天学习两小时,后来发现可以增加每天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那么同样是碎片时间,在公交车上读书和排队等候时读书,同样的时间内,哪一个环境下的学习质量更高? 记录的重点,一定要放在时间和内容上,目的就是观察自己在相同的时间下,如何能够学习更多的内容,并且更好的理解。 学习记录表可以自己绘制,也可以用《番茄工作法》的记录表为基础,做几个数据上的改良。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定吧。 【分析】 学习计划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要么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这时候,我们就要通过之前的记录表进行分析。如果学习效果有所提高,那么是哪方面的学习内容带来的提高?如果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那么说明这个学习计划的内容有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从记录表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你不能从每天学习的内容和时间上发现问题,说明你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对该领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而且缺乏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那么我就可以认为你没有达到一个人自学的最低门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修正问题。 总之,这一阶段就是要做一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让时间的价值最大化。 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自身的水平也会有所变化,兴趣和方向也会逐渐清晰。要根据自身的
情况,对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 三、收获总结,定向输出 【总结】 读过一本书,一定要写读书笔记。要利用所有学到的知识,写出一篇总结式的文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画线批改、寻章摘句的刻板方式上。笔记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写,千万不要套用别人的笔记格式,那完全是本末倒置。 笔记的价值并不在于内容,你就算记得内容清晰、数据翔实,复习起来也不会比翻一遍原文来得更快。如果仅仅是记知识点的话,在书上画线就够了。写笔记,目的是把书中的知识和个人的理解,两者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笔记写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写笔记的过程。这同样是碎片知识内化为整体知识的过程。 将写好的笔记标注时间,然后存档。未来复习一本书时,随时往上面增加新的内容。 【输出】 把你这一阶段学到的东西拿出来展示给大家,一定要找到适合的平台。可以在知乎写回答,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博客,也可以去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论坛写写文章,和有相同爱好的人打打笔仗。 写作就是一个思维整理与归纳的过程,尤其是当你试图说服别人的时候,这一点就会变得尤为明显。你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回忆自己学到的知识,并且利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你还要思考文章的结构,怎么才能循序渐进地把一个复杂的道理讲得明白,讲得令人心服口服,讲得无懈可击。如果有某些细节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为了避免文中出现疏漏,你就会去查阅资料或者翻阅书籍,这就完成了一个巩固与复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你还会发现自己有哪些短板,还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一个人自学时,在孤立状态下难以发现的。
四、自我经营,时间盈利 我不得不说几句很残忍的话:其实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自学的人,都很难超越科班出身的人。也许会有,但是少之又少。 那是不是说明自学就没有价值呢? 当然不是!自学的价值极其巨大,甚至可以说,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不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而是他们在业余时间学什么、做什么。所以人们常说,你的人生取决于晚饭后的两小时。但是这个价值,并不一定是安身立命的本事,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缓慢而彻底的蜕变。有时候,自学带来的价值,往往难以通过正面表现出来,但是却真真切切地影响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而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就是决定一个人性格与命运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认为自学的本质就是管理自己,经营自己,掌控自己,驾驭自己,最后得到时间上的盈利——时间价值最大化。
「经营自己」就是别把自己当做一个有主观意识的人,而是看做一个工具。主观意识往往会带来许多干扰。在主观意识之下,你考虑更多的是「我想做什么」,如果是一个工具,你考虑更多的则是「我该做什么」。如果一个人不能管理自己,又如何管理别人?如果一个人不能赚取时间,又如何赚取财富? 说到底,人,终究是要学会使用自己,而不是放纵自己。
一、我从来不认为自学的困难是无人指导,更不是没有学习的途径。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成本空前的低,只要有足够的好奇心,我们可以通过无数种方式来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一切东西。任何困难都是一面等待我们翻越的围墙。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开辟未知领域的决心和毅力。 二、无论学什么,一定要当机立断,今天写计划,今天就执行,别等别拖别准备。如果向人请教,不要问类似「×××应该怎么学」这样大而无当的问题。问题一定要具体到某一个细节。你可以问「秦国统一六国具备哪些基本优势(虽然这还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你千万不要问「秦汉史应该怎么学」。不是说这个问题有多么深奥,而是因为它太过基础,太过宽泛,反倒没有一个答案。再举一个例子,你如果问「计算机应该怎么学」?我保证你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因为太过宽泛了,你只能问「如何使用Photoshop的蒙板和滤罩」?问题越小,得到的答案含金量越高。 嗯哼,开始学习吧! 2013-06-01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分享:「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 我不评述故事的真实性,但有一句话值得一看:「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 不分场合不合时宜的穿着,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如果在意会见的人或约会的人,一定要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最好的状态不是说非要化妆,化浓妆,而是要干净整洁,穿适合自己身份、适合场合的服装,传达「专业」、「礼貌」、「重视」这样的信息。
Open,不过分关注自己,重要的是关注事和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的收获。而不是为那么一点点瑕疵自责,这无济于事。
哪些行为动作体现出必要的修养? 安 雅 传递出「我意识到你的存在」的一切动作。 想起来推荐一本好书——《一生的忠告:外交官爸爸写给儿子的信》,关于社交、礼仪、处世,书里讲得非常实用且优美。希冀成为有修养的人而不知从何学起的,可以买来细读。
通向地狱之路,常由善意铺就。
善意本身并无不妥,但只要过了那么一点点,以善意之名行越界之事——这非常容易说服自己是在做好事,也容易说服自己容忍别人以同样方式对待自己——便可能造业。若有天才给出崇高名义加以煽动,以造就天堂的名义集体行为,通常会造就最邪恶的地狱。相反《国富论》提出,人人自私自利,倒会安居乐业,市场丰富,自私的人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边界,小恶当道,让大恶无处藏身。
多看笔记 来自多看阅读 for Kindle
duokanbookid:b956e0241e6143f8bbc5857d1bf9c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