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沈从文和高青子之前逢场作戏,这是对沈从文的误解。当他跟张兆和的政治观点越来越不一样,当他作为历史旁观者的姿态被张兆和看做是一种退步,他的内心其实已经明白,自己爱上的只不过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翠翠,是自己感情的投射,真正的翠翠,她不在北京,也不在苏州,她只存在于沈从文对于理想女性的幻想里,她只存在于沈从文的《边城》里。这个时候他不被理解的痛苦,变得越发强烈。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高青子。她的文学修养极高,并且对于沈从文的作品如数家珍,他们的沟通非常顺畅。那个时候的文学女青年,是真正的爱文学,懂文学,她们的才华,以及身为女性独有的天赋,如同《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女子一样,要比那些泥做的粗俗男人高出多少倍。而沈从文本身文弱,没有湘西男子的彪悍,却有着如贾宝玉一般的敏感多情。沈从文的作品,透露出对女性的欣赏,他编织出来的边城,确实让很多人被代入进去。这也难怪高青子对他仰慕,在明知他有老婆的情况下还主动投怀送抱。
沈从文在一段时间是特别认真的,他觉得太幸福了,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懂得他的人,他在张兆和那里得到的否定越多,他在高青子的仰慕里,得到的满足感就越多。他通过把高青子调到自己学校做图书管理员,巧合的是,张兆和在跟沈从文结婚的时候,也是图书管理员。
很多文献资料都显示,沈从文是一个懦弱的人。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张兆和的眼皮底下搞婚外恋,是梁静茹给了他勇气吗?
其实,这正是他的痛苦之处。他真正爱的人依旧是张兆和,他用了几年的时间,让自己这个乡下人,喝了跟张兆和的甜酒,虽然他们结婚了,但是他并没有在张兆和那里找到太多存在感。张兆和看他,依旧是天鹅肉看癞蛤蟆的姿态,即使被吃进了嘴里。沈从文希望被张兆和高看一眼,他希望张兆和理解他和他的湘西,当他痛苦的认识到,他得不到张兆和真正的认可时,他遇到高青子,并且试图用高青子告诉张兆和,你看吧,你不理解我,总有人理解我,你不崇拜我,总有人崇拜我。
所以他其实从来都没有打算离开张兆和。并且在跟高青子的相处中,他也发现,高青子对他只是仰慕,她犯了跟当年的他一样的错误,那就是高青子爱上的沈从文,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沈从文,而是她想象出来的沈从文,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文采滔滔,卓尔不凡。当他们真的在现实中"碰一碰",就立刻意识到想象中的爱情跟生活的天差地别。这是文人的通病,活在想象的世界里,在真实的世界里却是不着四六。而张兆和既给了他理想的爱人形象,还给了他现实生活的一个家庭。两下对比,他立刻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回到张兆和身边。
他原本以为,这样张兆和会认可他的价值。但是他太低估了这个富家女子的刚烈和高洁,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对接受不了这个追了自己几年的男人背叛自己,一怒之下,她带着孩子离开了沈从文。
沈从文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在现实的世界里稀碎稀碎。他懂得美,他对文学有着超出时代的见识,他对政治的警惕,历史也证明了他的正确,但是在那个时候,他四面楚歌,腹背受敌,他的家人不理解他,他文学圈的朋友攻击他,他原本善良柔弱,接受不了这样的恶意,多次精神崩溃,一次次叫嚷着“我要回湘西”。仿佛只有湘西,能安放他孤苦无依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