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友友们最近有没有看新闻,我们的邻国日本都开始讨论征收单身税啦。
这场号称国家级的逼婚,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连带着国内的单身人士们也开始望洋忧叹。不少网友在网上纷纷感叹:难道身为“单身狗”还不够惨吗。
“单身贵族”和“单身狗”能一样吗?
人们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单身这种状态。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单身的意义也不同。如果把“单身贵族”定义为主动单身,“单身狗”定义为被动单身,那邻国日本的单身人士可以说是大部分是“单身贵族”,用美国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的概念来说,日本社会目前正进入一种“单身社会”。
克里南伯格在其论著《单身社会》中提出,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已进入单身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身主义、不婚主义。因此很大意义上,在美国社会,人们是主动选择单身这种状态。同样,在日本,单身也是大多数单身人士的主动选择。日本政府甚至考虑通过征税来促使人们走进婚姻。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状态显然与日本和美国不同。中国社会男女比例失衡将使得1千多万男性面临结婚难的“光棍”危机,“单身”一词在我们的社交媒体语境中被蒙上了一种“悲情”色彩,人们常常以“单身狗”自居,进行自嘲式的调侃。
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常常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正如在生育问题上,当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选择少育甚至不育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在实施限制生育的政策。因此,以两性关系为基础的婚姻关系和家庭模式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改变。在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少生或不生,也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晚婚甚至不婚,长久维持一种单身独居的状态。
克里南伯格在书中描述了单身社会的崛起。他以美国社会为例,仅仅在曼哈顿一地,一人居所就从1969年的35%上升到1980年的46%。在2000年,美国年轻一代中独居人口更是高达500万之多,还有其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如瑞典、日本、中国等)持续增多的单身人口。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社会意识的提高,一些高学历、高收入人群,越来越多的追求自由、个性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感受,婚姻和子女变得有待考虑。传统家庭模式受到了现实社会的冲击,婚姻的不稳定性增加,也促使一些人选择了独身主义。
作者在书中提到,独居生活的兴起本身也已成为一种具有革新力量的社会现象:它改变了人们对自身,以及人类最亲密的关系的理解;它影响着城市的建造和经济的变革;它甚至改变了人们成长与成年的方式,也同样改变了人类老去甚至去世的方式。无论今时今日我们是否与他人一起居住,独居几乎与每个社会群体、每个家庭都密切相关。
独居生活有助于人们追寻神圣的现代价值——个人的自由、对自身权力的掌控以及自我实现,这些都是自我们青春期起直到生命终结,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价值。独居生活使人们可以在适宜的时间,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独居生活将人们从家庭以及婚姻伴侣的需求和限制中解放出来,令人们可以更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
“大量的公众调查表明,决定孤独感的并非人际交往的数量,而是质量。是否独自居住并不重要,问题的核心是人们是否觉得孤单。而实验室式的调查研究以外,也有大量的证据足以支持这个观点,就像离婚和分居的人们常常说的那样,与一个不对的人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寂寞的事。
尽管每个独居的人都将面对更多的压力,有时也难免忽然产生自我怀疑——究竟什么才是恰当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代表独居者应当被冠上孤独或者离群的帽子,事实恰恰相反,有证据表明独居者与他人相比,在社交上更为活跃,而独居者占比较高的城市也拥有更为蓬勃的公共文化。”
所以,“单身狗”们可以考虑换个心态,好好享受这独居的状态,暂时做个“单身贵族”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