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特别声明一下,本文中,“屌丝”与“大神”的区分标准,不是财富,不是颜值,也不是社会地位,而是影响力。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人,挥一挥衣袖,就能舞动风云,因此被称为“风云人物”,就是本文所说的“大神”了;也总有一些人——通常是我们自己,可能因为财力,可能因为相貌,可能因为性格,可能因为时间,也可能仅仅是因为自己的选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其实不是“不带走”,而是实在“带不走”。
《智慧社会》谈的是社群运作,企业运营,城市规划,社会政治……这些话题似乎都是“大神们”的事,与吾等“独善其身”的屌丝无关。但是看一看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吧:餐馆门上大大的告示——免费WIFI,电梯间、大街上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微信朋友圈里涌动的微商……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愿意还是抗拒,我们都被裹挟进“数据驱动型社会”的狂潮中,无处可逃,没有微信钱包,春节都过不安生!这个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被有形的或无形的网线连接在一起,我们要嘛被连接,要嘛去连接,“智慧社会”已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正在我们身边生长着且正在吞噬着我们的庞然巨物。
相对于大神们的忧国忧民,屌丝们更为关注的是:生存。农耕时代,要有把子力气会干农活,才能挣上工分吃上肉;工业时代,只要学会数理化,就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了商业社会,有路子有货源有渠道,自然盆满钵满。那在智慧社会,什么才是生存之道呢?
关于这个问题,《智慧社会》一书中,其实已反复提及,只是科学家的语言总是比较“高端”,且书中内容涉及面较大,因此比较难以梳理。当我们把晦涩的科学术语和远大的国家社会问题剥离掉时,就能看到,智慧社会的生存之道其实就是“探索”和“参与”。
“探索”就是对外学习,“参与”就是对内交流,对外不断学习,对内不断交流,大家的思想碰撞在一起,不断产生创新的火花,你的我的大家的火花汇聚在一起,就是“想法流”。更多更好的想法流再汇聚在一起,由小到大逐渐成为智慧组织、智慧企业、智慧城市、智慧国家、智慧社会……在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智慧体中,最受欢迎的新型人才,自然是那些善于探索,而因此能带来新思想新方法的人,是那些善于参与,而因此能活跃丰富团队思维的人。吾等屌丝,若能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成为最受欢迎的新型人才,未来自然生存无忧。
*************************************************
当然,这里的“探索”和“参与”,都并不是那么简单。“探索”质量越高,“参与”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越有质量的“探索”和“参与”,带来的想法流越好,创新性越强,相应的,这些想法流的主人就越受欢迎,就业能力越强,生意机会越多。那这两个如此抽象的概念的质量标准又如何衡量呢?书中,作者在罗列了一大堆实验、案例、数据、数学公式等等之后,关于有质量的“探索”和有质量的“参与”分别给出了3个关键词,我们来一一解读一下:
关于高质量“探索”的关键词:
社会学习:社会学习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善于从身边人、身边事当中去学习,而不只是将学习寄托在书本上,课堂上。人类本身就是因为有社会学习的能力而成长的,只不过在未来我们需要有意将这种能力放大,每一段旅程,每一个同事,每一次与他人的交流,都可以使我们有很多学习的机会,比如,在买衣服时跟服装店老板娘讨价还价,就可以学习到营销话术,服装知识。
多元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前是给帝王的训诫,时至今日,屌丝们也可以享受帝王待遇了。多元化,既包括多种探索途径:书籍、交流、影视、网络等等,也包括与多种观点、各种人群的交流,以便获得更多样的想法,在“参与”时也才会有更多可分享的弹药。
特立独行:特立独行在以往常常被当作异类,而在今天,则可能正是创新的源泉。如乔布斯,如马云,如Uber……在“探索”中,多关注异类,往往会有惊喜。而当异类称为常识的时候,就往往意味着他们的光环将渐渐褪去,问题将渐渐浮现,如苹果,如淘宝,如明天的Uber……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探索新的“异类”了。
关于高质量“参与”的关键词:
互动:参与,当然是要互动。请注意,互动,是互相都有行动,人家跟我们说:“我喜欢喝咖啡。”,我们好歹回一句:“喜欢哪种口味的?”,即使我们不懂咖啡,也可由此开启了一个“探索”的过程。但如果因为不懂咖啡,在此刻矜持地保持沉默,甚至还有“话题终结专业户”会很傲娇地说:“喝多了有害健康!”,那就扼杀了互动,也就没有了参与。
合作:合作是比互动更高层次的参与。默契地合作,是一种很愉快的体验,就如同麻将桌上与上家一个会意的眼神。在当前各种圈子越来越多的社会,人们可以合作和需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驴友圈、摄影圈、自由行、跑步群……各种各样的微信群、qq群……在这些社群中,显然越合作人缘越好,越合作机会越多。
信任: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是“参与”质量好坏的根本保障。信任来自于什么呢?信任来自于互动。因为不信任所以不互动?还是通过多互动逐渐有信任?这对于当前世代的很多朋友可能是个两难选择。今天看到新闻播报外交部长王毅会见美国国务卿,谈南海问题,有这么一个立场:有分歧不要紧,不要有误解更不要有误判。这也许同样适用于解决我们普遍遇到的“信任”难题。
************************************************************
“社会学习”、“多元化”、“特立独行”,“互动”、“合作”、“信任”,关于“探索”和“参与”各有3个关键词。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于屌丝们而言,实则是有难度的。难度在哪里?难度在于,我们需从处世态度上做出一些根本性的改变,才能真正实践这六个关键词。我将我们所需要的处世态度,也归结为六种,分别是:
开放:开放的反面是“封闭”。封闭的人,每每听到新事物或面临挑战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否定句:“不可能”、“没时间”、“我不会”、“做不到”、“我不擅长……”,面对同样的情况,开放的人则往往用探索性的疑问句来应对:“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我试试”……那么,哪种态度会获得更多探索机会?不言而喻。问题的关键在于:遇到新事物新问题,抱有否定性的态度,虽不为过,而究其实,这只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要有更好的探索,我们需要学会“勇敢”,需要学会在否定句就要冲口而出的时候,控制住,改用疑问句来应对,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对方一个机会,给机会一个机会;
包容:封闭的人不需要包容,因为所有反对意见,所有令我们不适的观点事物,都已经被排斥在外了。但当我们转身成为开放的人时,就需要学会与“异见”共处了。什么样的歌好听?什么样的花好看?全球数十亿人口,怕是要有数十亿个答案,我们的观点只是数十亿之一。如果无法与这数十亿“异见”共处,我们就无法开放了;如果要与这数十亿“异见”辩论,那这辈子也无法做别的事了。唯有包容,是与“异见”共处的最佳方案,对很多“异见”,我们可以不赞同,也可以不反对,然后听一听,别人这么说,是不是有他自己的角度,然后看一看,不同的观点未来会怎样。唯有包容,才能让我们关注到更多创新的源头——“特立独行者”。包容,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探索更多信息,更能让彼此都快乐一些;
灵活:灵活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少朋友经常会担心,在开放与宽容的过程中会迷失了自我,因此要牢牢地坚守自己的形象,这就是僵化。僵化,使我们能看见外面的世界,但无法接触,就像是玻璃瓶里的飞虫。但为了要真正实现社会学习,我们必须融入到真实的世界中去,而不是旁观,这就需要我们能放下身段,挖掘自己身上更多的特点,用不同的特点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保持自我又能四处逢源的诀窍便是:灵活;
主动:在集体交流时,遇到问题我们是直接提出来,还是等着看别人会不会提?在团队挑战有需要时,我们是躲在后面还是挺身而出?在社群里遇见陌生人时,我们是先伸出橄榄枝还是先躲在一边观望?……这些都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主动,是合作的根基,被人拉去参与的叫强迫。反过来当我们需要组织一些活动时,主动者与被迫者,我们更喜欢谁呢?反之,我们作为主动者活着被迫者,在他人的感官中也是同样的。如果只能当被迫者,也许未来就没有合作的机会了;
分享:小朋友们彼此之间是如何建立信任的?为什么能那么快建立信任?因为分享,他们彼此之间毫无保留毫无芥蒂地分享一切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好吃的,好玩的,还有一些自己的秘密。长大以后,开始阻碍我们分享的,可能是对他人的不信任,从开放到主动,我们会发现绝大部分的“不可信”,其实是来自于自己的成见与误解;还可能是是不知道自己能分享些什么,其实呢分享就是分享,很多时候,分享的内容并不重要,仅仅是分享的姿态就足以获取信任;还有可能自己渐渐内敛的性格,这个则正是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去做出改变的地方;
学习:最后一个重要的态度是学习。在未来,学习并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种态度。“事情”是有开始有结束的,“态度”则是融入骨子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探索”和“参与”在未来的智慧社会中是主旋律,而这两件事又是没有终止的,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在学习的状态和感觉中。在传统的记忆中,学习似乎是件需要很努力的事,其实如果具备了前边5种态度,学习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只要在学习,就永远不会从“探索”和“参与”中退伍。
*************************************************************
一个目标:高质量的想法流;
两个举措:探索、参与;
六个要点:社会学习、多元化、特立独行;互动、合作、信任;
六种态度:开放、包容、灵活、主动、分享、学习。
也许,现在我们还是带不走一片云彩的影响力屌丝,我们还无法去思考如何运作社群、经营企业,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至少还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勇敢地踏出舒适区,开始“探索”与“参与”。首先把自己打造成为“智慧社会”的公民,这也许就是我们可以将《智慧社会》一书落地的当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