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作业回答2

参考:诸葛亮《便宜十六策》中的治人第六原文:

治人之道,谓道之风化,陈示所以也。故经云:“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日月之明,众不仰之,乾坤之广,万物顺之。是以尧、舜之君,远夷贡献,桀、纣之君,诸夏背叛,非天移动其人,是乃上化使然也。故治人犹如养苗,先去其秽。故国之将兴,而伐于国,国之将衰,而伐于山。明君之治,务知人之所患皂服之使,小国之臣。故曰,皂服无所不克,莫知其极,克食于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唐、虞之政,利人相逢,用天之时,分地之利,以豫凶年,秋用余粮,以给不足,天下通则。路不拾遗,民无去就。故五霸之世,不足者奉于有余。故今谋侯好利,利兴民争,灾害并起,强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云,手足不安。经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责无用之物,使民心不乱。各理其职,是以圣人之政治者。古者齐景公之时,病民下奢侈,不遂礼制。周、秦之宜,去文就质,而劝民之有利也。夫作无用之器,聚无益之货,金银壁玉,珠玑悲翠,奇珍异宝,远方所出,此非庶人之所用也。锦绣纂组,绮罗绫毅,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雕文刻镂,伎作之巧,难成之功,妨害农事,辎軿出入,袍裘索泽,此非庶人之所饰也。宫室堂殿,重门画兽,萧墙数仞,篆墓过度,竭财高尚,此非庶人之所居也。经云:“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于四时之气乎?

思考问题的前提:参考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及个人浅见,解第三章作业及老子是针对做人做事中去用的。

1.为什么不上贤,请用老子的思维解释?不上贤与今日学堂内部教学ABCD评判或者末位淘汰有无矛盾?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不上贤,还能让孩子同样有积极性?

不上贤的含义:各理其职,去文就质,达到"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的状态;

与今日学堂内部教学ABCD评判或者末位淘汰无关联,最主要的是看使用这些方法,达到的效果及目的如何,看到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针对方法而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小孩本性都是具有天性的积极性,除非一般的家长太有为了,太上贤了,才导致无积极性。


2.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里的其是指“民”还是指个人自己?虚心弱志后个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请发表你的看法!

是指所有人,普通大众,因为根据《便宜十六策》第六 治人,应该不是个人;

虚其心,弱其志的表现是"夫作无用之器,聚无益之货,金银壁玉,珠玑悲翠,奇珍异宝,远方所出,此非庶人之所用也。锦绣纂组,绮罗绫毅,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雕文刻镂,伎作之巧,难成之功,妨害农事,辎軿出入,袍裘索泽,此非庶人之所饰也。宫室堂殿,重门画兽,萧墙数仞,篆墓过度,竭财高尚,此非庶人之所居也。"

个人组成全体,全体最后实现价值是: ”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


3.在股市投资中,如何做到“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用“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翻译成投资原则:

获取财富有自己的投资规则或者行为准则;使用财富时,符合基本的人情及天理的原则;

当形势大家都认为很好时,需要谨慎投资,当大家都认为很不好时,就需要尽量需要多的投资机会,前提都是无论什么时候,自己都必须有积蓄,随时做好过冬的准备,为以后的机会做准备。


4.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恒使民无知无欲,是否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如果不是,如何达成这种状态呢?

这种状态是“各理其职,去文就质”,达到“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的状态,难易相”成“,看天,地,人三才。


参考: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