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讲课不枯涩?从读过的这几篇文章来看,我发现,李老师擅长:
1.鼓励人;
写作并不是什么太过了不起的能力,写作能力你有我有大家有,不要神话写作能力,坚持写作的小白一定比放弃的人要好得多得多。
2.提供方法论;
李笑来老师不光引你去寻找问题的关键,还提供一系列可行的方法论;
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就拿【输入的关键】来说:李笑来老师认为输入的关键是:
思考能力+思考质量+思考习惯
怎样提高思考能力?实践+积累
怎样提高思考质量?
写作!写作其实是在倒逼自己的思考质量
如何培养思考习惯?培养独立思考
3.举例;
单凭高度概括后的话,来叙述自己的观点,毫无可信度!李笑来老师在一篇文章中举的例子手指头和脚趾头加起来都数不清楚;很多例子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我们也许听到过,或看到过
不是随便甩几个高大上的专业名字告诉你就是这样的你应该怎么怎么做!而是用举例的方式填充已有的方法论。
4.总结;
一个逻辑不清的人,是不能把自己说过的话再复述一遍的;反之,一个条理清晰的人说出的话给人的感觉是呈块状弹出;
李笑来老师的几篇演讲稿像一串串珍珠,有一根看不见的绳子把零散的珍珠串起来,让这些珍珠一个紧挨着一个,首尾相连。
5.重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三遍三遍,李笑来老师敲黑板说三遍的,你就要注意,接下来的是重点啦!虽然接触李笑来老师并不多,但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他的幽默气息~
李笑来老师唾弃那些认为写作就是单纯输出的人,他一再强调写作=输入--处理--输出,很显然写作流程的第一步是输入;
如果说写作是一项健脑运动 那么阅读就是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这一点我要深刻的做一下反省,我的大脑喜欢图片多于文字,如果图片和文字同时向我招手,我的大脑就会告诉我,选图片选图片;
如果有彩色和黑白两条岔路,我的大脑就牵引着我走彩色这条路,所以对于黑白文字一直不感兴趣,以至于阅读量被压缩到低之又低。
如果发现身体不好了,可能会想通过健身来改变自己,一样的,现在发现“脑子”不好了,我当然也想通过健脑改善自己。健身不能盲目,更何况健脑呢?
李笑来老师提议从选书做起,以他的经验:一,尽量只读非虚构类的书籍;二,尽量只读英文书籍
别想不通第二点,我一个月以前也想不通,直到上了这个学期学院开设的《中国文化》课。第一堂课还想给这门课一个差评呢!为什么?题文不符呀,说好的中国文化,课本你怎么用中英对照来写?
从小到大,我们都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只能照到正面;要想看到背面,就得从另一个角度——英文,就是另一块镜子,能从别人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
如果读中文书籍是减脂户外跑步,那读英文书籍可能就是超燃脂户外跑吧!
跑完步要做拉伸活动,阅读也一样,书不能看完就过,还有重要的一点,收集&素材
收集&素材方法有两个:
a.便签 小棕同学写过一篇文章《一款写作利器》【想走的更远,何不试下带着便签这把“利器”呢?】看过这篇文章后的我尝试着用便签抓住生活中灵感的尾巴
b.电子书 电子书的好处是,可以检索关键字,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a + b = +∞
爱运动的人都怀揣一颗冒险的心,我很想在写作这个未知领域进行一次冒险;这篇文章,是看了李笑来老师演讲稿后的一点点读后感和想法。
我在简书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至今一个月,我感叹我接触写作的时间如此之短,也振奋我向未知领域迈出的勇敢一步;
对我来说,写作这条路就像在黑夜里走铁索桥,如果说读好文章能修建索桥的扶手,那小棕的鼓励,就像索桥上的灯,照亮并指引前方的路。
我不害怕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因为最能激励我心的回答是:
我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