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45的票,那一场人很少,和去年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人一样少,没人说话,也没人打电话,这么安静的气氛在这个小城市的N次观影中很少遇到,也可能是我很少遇到。
从电影里发出的第一声枪响之前,草木皆兵的感觉就已经很浓了,镜头语言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不同的角度和构图呈现出来的画面,有时候比台词和旁白更能渲染氛围,如果说台词和旁白是一场扑面而来的大雨,那镜头的语言可能就是沁入心田的夜来风雨,像心有灵犀一样的暗爽,但这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验到的体验。
枪响了,他们慌不择路开始逃跑,镜头的不断抖动似乎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疲倦和喘息,还有慌不择路,对生命的渴望和画面之外打来的子弹开始赛跑,可憋着屎和尿翻过围墙的只有一人。扔掉那杆破枪吧!一路跑下去,在街口,惊弓之鸟的友军的子弹迎面而来,他们可能觉得除了这片海滩之外,再没有一个活着的人。
往前走,穿过窄窄的巷子,外面就是海滩,画面节奏静与动的对立,松和弛的对比,目的都殊途同归。透过主角,人在大场景下人显得那么渺小,天还是那个天,海还是那么蓝,除了海风,没有声响,目及之处,就是家乡,望穿秋水,慢慢绝望。
就像我们拼尽了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完成普通的生活一样绝望,可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也总会为你开一扇窗,哪怕仅仅是个天窗,也是希望。
飞机在天上盘旋俯冲然后扔下炸弹,戏弄着盛满40万人希望的海滩,逃走的人以为自己击败了命运,变得兴高采烈,他们用海滩上绝望的呼喊在为自己庆祝新生,每个人都以为被熄灭的希望再次重新燃烧了起来,燃烧,也是无常的回光返照。
一颗颗炸弹和一枚枚鱼雷把一艘艘船舰击沉,喷射进船体的海水把画面变得异常黑暗,热茶和面包不见了,混乱的船舱里被水填满,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冲向出口,有人跑了出来,有的喊着“救救我”最后沉默,再沉没,画面里的亮光在黑暗里一闪一闪,照亮了一个在挣扎之后垂下的手臂。
17的孩子死了,17岁的他也以不同的形式活了。渔船、游艇,所有能找到的都来了,长官难以置信的望远镜忍不住颤抖了,在防波堤上被轰炸到埋头的孩子们回头欢呼了,我他妈不争气哭了。
Home . 我的家,我的祖国,我的中国。
枪响,被子弹穿透的船舱,等待涨潮的时间,是人性出的考卷。在生命面前,人性经不起考验,所有的作答,没有100分的答案。
等待涨潮是煎熬,看不见的等待是精神崩溃的慢性药,在那个场景下,自私与贪婪被暴露的体无完肤,我从不愿意相信所有人都是如此,但我相信最真的东西永远都丑陋无比,永远都被人回避,永远饱受卫道者的抨击。似乎在那时候,捂住伤口冲上去顶住射来的子弹,顺便说一句:“你们走,快走,别管我”才最合理,如果还不够,那一定要临走前给死去的同志敬个礼!笑~~~~
不过还真有人敬礼了,是那个最后的长官,那个台词不多但能让我记住的长官。
一个转场,画面就要结束了,军人不惧怕战场的死亡,但惧怕不知为何而战,惧怕出师无名还得胜归来,更惧怕出师无名得胜归来而饱受这片深爱的土地上的可爱的人民的唾弃,死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内心的煎熬!
中间剧情到结束,有点小尴尬,还有想说的,太累了,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