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总有一些胆小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自己游戏或者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尽管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有时也踌躇满志、跃跃一试地想做一些事,但常常因自我感觉较差,害怕失败,怕被人取笑而情绪低落。有时,自己明明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而不敢举手。他们常常是被人遗忘在一个角落里。
洋洋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很多时间她都很少与其他幼儿交往,自由活动的时候她最喜欢一个人拿着玩具游戏。美术活动中,其他幼儿都开始作画,只有她还坐在位置上面对着本子不知干什么好,老师问:“你为什么不画?”,洋洋就不敢吭声,或者说:“我不会”,“那么你先画个圆吧!”“我不会”“那我教你吧!”于是,老师又教了一遍,之后她还是不肯动笔,这次她的回答是“我怕画错”。在区角活动中,如果她选择了美工区,她会画出很好的画。
数学活动中,老师请幼儿把看到的物体个数用圆圈表示出来,其他幼儿都开始动手画了,但是她却迟迟不肯动手,问“为什么不做”,答“我不会”,于是老师又教了一遍,汪汪还是不肯动手,这次的回答是“我怕做错”。
语言活动中,老师请幼儿挨个将前面学过的诗配画中的诗说出来,挨到洋洋小朋友了,她却不肯说,问“没记得吗”,洋洋就摇摇头,答“我怕说错”。
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有很多,对于孩子对自己的不自信的行为,我们也会想出很多办法来帮助他们的。就像洋洋,在活动中我时常鼓励她,肯定她,多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她的自信心。
有一次,她来园迟到了,其他孩子们已经在做晨间运动了,有孩子说:“洋洋,你迟到了,我们都上课了。”洋洋马上伤心地抽泣起来,她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承受不了。我轻轻地走到她的面前,安慰她说:“洋洋,我知道你们一定有事耽搁了是吗?相信你下次一定不会迟到的。”洋洋听了我的话止住了哭声,但她的情绪仍然很低落。针对她感情不易转移的特点,我就请她做我的小帮手,为其他幼儿发手绢等等,以此来分散她的注意力,树立成功感,增强她的自信心。而当她做完一件事后,我就笑着鼓励她说:“谢谢你,佳洋洋,你真能干。”终于,佳佳的脸上泛起了笑容,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对于孩子对自己的不自信的行为,我们也会和孩子的家长进行了简答的交流,希望通过一些方法,对孩子的不自信行为有所帮助。
首先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以包办代替为主,生怕孩子做不好,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孩子依赖心理。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自信了。
其次要耐心引导和帮助。在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情以后,遇到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家长能耐心引导,但不是替代他去做。对于孩子的细微进步,家长要表扬和鼓励,并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使孩子更多地获得成功,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从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
最后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父母应具有自信乐观、勇于面对现实、怯懦的性格,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树立自信心。
看着她的点滴进步,我无比欣慰。是的,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胆小的孩子,将爱洒向“被人忽视的角落”,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获得自尊,在自尊中获得自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将对他们的一生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