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留白,让家呼吸
中国人骨子里有种忧患的意识。“盈满则溢”,凡事给自己留三分余地,因而中国式美学疏而不空,满而不溢。永远在人与物间留白成了中式哲学的精义。绘画如此,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处事待人如此,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而中式家居亦可如此。
中式留白是一个很东方的审美意识,它所表达的审美情趣在于:不要过于直白和强烈得表达你的想法,而通过含蓄的、局部的、虚无的方式创造意境,让他人自由想象和互动。
中国画的留白所传达的审美魅力含蓄而隽永,深远而悠长,不仅可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也给人自由想象提供了条件。李唐、马远等皆为此画风之大成者,利用边角之景的绘画技巧,用无诠释有,以空营造满,将国画之美体现得酣畅淋漓。
不同于北欧和日本追求简单到极致的极简主义,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在简与繁的极端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中式家居的留白可比“断舍离”高明,添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一切都恰到好处。(配写意手绘图)
一个人的居所,必定是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性格和习气的汇聚和表现。无干扰的、让人愉悦的家,使居住其中的人们如同从束缚中解放出来。
仔细思考自己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为此到底需要什么,又不需要什么,如同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如同故事的开放式结尾,意犹未尽的感觉很多时候其实最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保留着无限的猜测。开放式体现在家居生活中就应该是留白了。
即便是宽宅大院如果满满当当,未免会显得臃肿、杂乱。恰当的留白,去繁存简、去芜存精,可以还你一份纯净、轻松和舒适。哪怕空间不大,一样可以有开阔舒心之感。
居家留白法则
布局留白,留出空间感。住宅布局在一开始便定了格局,不妨在家具陈设时留下空间,轻装修重装饰,使用简约轻盈的家具,在有限的空间里留下无限的空间延伸。浅色调的家具饰品可在既定空间里更显轻盈,以浅色的轻快留下想像的空间。深色家具一样适用于留白空间,白色的轻盈与重色的稳重最鲜明的对比往往会留下更多的白色空间。
色彩留白,留出舒适感。家居的色彩不宜太多,多了易使人心情浮躁,满眼混乱。适当在家居色彩上留点白,清新而又简洁。满室浓重色彩视觉冲击强,但难免日久使人不适,这时色彩留白大大增加了朴素与舒适之意味。减色彩并不是说不能用多种颜色,而是要减少多余的颜色,留下纯度和相近的色彩。只要遵循60:30:10的黄金色彩法则,就能把握出简约而贴近生活的色调:即主色彩的比例是60%,次要色彩的比例是30%,辅助色彩的比例是10%。
装饰留白,留出视焦点。墙面的装饰向来没有既定标准,但想要太多就不免杂乱这时不妨为装饰做做减法。除去多余的装饰,也切合当今的“少即是多”。留白的极致从来不是纯白,而是有目的地在主体之外留下想像的空间。无论是白墙上的一扇圆窗,还是纯白世界里的一抹绿色,留白永远为烘托而存在,留白往往会使事物更加突出,家居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惊艳的视觉焦点。
情怀留白,留出韵味。留白留的不是白,而是其中的中式哲学意味。一面白墙,寥寥数笔。舒适宁静,意蕴无穷如今的留白不局限于留下白色,更多的是以简洁明了、让人联想的家居形式出现。充分悠远的想像空间,家居有尽而意无穷。
居家留白招式
戒盈。日常使用有一定频率的东西,要合理定位,做好整理分类,从衣橱开始,到厨房、客厅、书房、浴室等地方,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分别整理:看不见的地方7成就好,别太满,例如抽屉;舍弃玻璃柜中过多的无用之物,看得见的收纳空间要遵循“五成收纳原则”,也就是说放满五成空间即可;家里展示陈列架不需要买过多的摆设品放家里,用来展示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一成,“戒盈”的艺术更让人有灵感,有启发; 衣柜空间有限,一些不需要或者当前不是马上用,或者不是欲望非常强烈的,坚决不买;储物柜、衣柜等看不见的收纳空间,绝对不能塞得满满的,要留出三成空余,舍弃掉不需要的物件。
少物。家里物品的数量一旦过多就会将面变成点,一旦面变成了点,统一的大面积色调就会被破坏,视觉上就是会产生“不干净”的感觉。怎样践行少物法则呢?一个字——扔。别小看这个扔字。并不是人人都懂得扔的真正意义。尤其在中国扔东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丢掉太浪费”、“也许还有别的用处”、“过期一两天应该没事吧”……事实上当你决定实现“少物”那一刻,必须学会怎么进行整理前的舍弃:没有利用价值的,果断丢掉,回收垃圾的人会分类物品去留方向,不要纠结是否浪费;有利用价值的,可先询问身边亲友,如没人接受,又不忍丢掉,可单独准备一个箱子放置,每个月定期查看并更新丢弃还有利用价值的,建议捐赠,中国还是很多地方缺吃少穿;是否可以旧物利用呢?不鼓励,毕竟现在不是物质匮乏的时代。
空间感。空间是判断整理“美”的一个重要纬度。这里的空间指的是房子经过整理收纳后,剩下我们直观可活动范围,范围越大越空越“美”。一个房子盈满物品,任你怎么看都是不舒服的,反而越“空”越让人心情开阔舒畅。无论是活动空间还是储藏空间,都不能布置得太满,家具的摆设不能过多过杂,否则,不但不能突出家居装饰的效果,反倒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一般来说,家具所占的比例不能太大,客厅中家具占用房间的面积最好在30%左右,而卧房里的家具不应该不超过整个房间面积的40%。只有留出一定的空间来,才能给人方便舒适的感觉,而且预留一部分多余空间,既可以避免家具放置的过度拥挤,又为将来居室结构的变化创造条件。
居家留白智慧
许多对美有极高领悟力的人都讲究“留白”。比如画家刘彦,他的房子是一座二层高的楼房,设计之初,他说:“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室内面积要够大,画室、陈列室、储物室、起居空间都要宽敞,好让人在当中活得自在。”他的厨房只有两组随意组合的桌子和椅子,靠窗的角落是简单的书柜书桌,在过去就是小小的卫浴和卧房。他家没有高大华美的家具摆设,一副红灰阴阳图案的桌面,书柜书架都是手工制作,简单利落,还有穿插其中的老式家具、旧皮箱,都是颇有年代感的生活痕迹。生活中日常的杯子盘子随意摆放,与瓶里插的一叶半枝环环紧扣浑然一体,桩桩件件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功能,朴素得让人心动。在刘彦家,你能发现最充盈的事物就是空间。这里的空间真的很大,刷白了的四面墙壁上全是一副接着一副油画,或街巷野郊,或山水风景,静谧幽暗都是记忆中的颜色。除了墙壁上的画,他的空间大到略显冷清。作为一个画家,为自己争取一个纯粹展示陈列的空间,肆意却又理所当然。只有不盈满,就能够继续前进,这是道家所追求的大道,也是日常生活中多有普通人智慧生活的小道。
在中国美学传统中,无论那宋时的马一角、夏半边,还是明清的板桥朱耷。画梅,几枝便可;描竹,何必成片;绘鸟,一鸣知春。剩下那素白的空间,一点不浪费,竟滋生令人惊叹却无比舒展的美。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间,就是为心灵的图景留一点泼墨挥毫的惬意。
留一点空间,像在未饱和与饱和之间一个恰到好处的临界点;留一点空间,像是在进与退之间找一个清醒的伫立。生命不可能完美无缺,但宁可让周围多一些缺着的空间,也不要太多随意填满杂乱的色彩。留一点空间,也是留一处可以想象的禅意。当你拿着画笔展开人生的画卷时,别忘了,留白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