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像是一个很大的围城,困在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我从初一开始就尝试着住宿了,那时的我无论是从生理期还是心理期都尚未成熟,对身边的人的举动没有多余的想法。
宿舍有几个特别喜欢说话的同学,他们能从天南聊到地北,那时我就静静地听着,听到有意思的地方也会附和着笑几声,大家的关系看起来是很融洽的,直到一件事情发生了。
某一天回到宿舍,女生A哭了,她说她忍受女生B很久了,她关门的声音、走路的声音都很响,她没有办法入睡。
就像是原来维持的很好的关系有了一个突破口,以前大家都是相互忍让,维持着表面和谐。但有了第一个人发声,慢慢的宿舍里不一样的声音多了。女生A嫌弃女生B声音大,女生B嫌弃女生A煲电话汤没完没了。
再后来,一次女生B在床上吃酸辣粉,女生A再也受不了了,两人破口大骂。从此四个人的宿舍有了四个群,屏蔽彼此成了最常见的事情。
后来她们最终还是没有走下去,申请调换宿舍后各自重组,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据朋友说,后来她们同样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似平静和谐的宿舍生活又成了一滩浑水。
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没想到竟比班集体还要可怕,成了社会一个小小的缩影。各种利益纠纷,撕破脸在这里上演。但当大家都冷静下来的时候,发现失的是颜面,丢的是尊严。
当然写这篇文章不是让我们一昧地隐忍,也不是一点点小错误都没法容忍,而是要学会张弛有度。
发生在我身上的也可能是发生在千千万万人身上的,尤其是在备战高考的那个敏感阶段。我们在床上架小桌子复习试卷,来回翻卷试卷的声音都成了宿舍最响亮的声音。
有一个同学实在受不了了,就跑到了阳台上学习,可是读书的声音很大,大家心情也十分的烦躁。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吧,喔观察每个人的表现,有发觉每个人其实都是不一样的,何必纠结的那么多呢!
之前采访火把社区管理人时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我把我的空间让出来给别人,我让一点它进一点,大家的公共空间反而更多了,这就是创新。
我想对于宿舍这一人际圈子的治理也是如此,一屋不治,何以治天下?处理不好宿舍关系,又有什么勇气说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呢?
生气愤怒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做傻事的。我曾经也因为气恼我舍友在宿舍发出扰乱人心的单调的刺耳声音,让人不能清净,然后赌气跑出去哭,哭着哭着觉得其实这也没什么呀,不过就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罢了,或许对方根本没放在心上,事实也确实如此。
通常情况是在宿舍里呼风唤雨的那个人,往往到了社会依然是人际关系最广的那个,因为亲密关系的处理是我们要上的第一堂课,也是以后我们为人父母后要教给我们孩子的一堂重要课程!
今晚就到这里了,有感而发,我舍友回来了,大家晚安~